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肝,胆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100%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8000元)
    疾病症状:肝积水,纳差,恶心与呕吐
    相关检查:甲种胎儿球蛋白试验
    并发症:新生儿泪囊炎,副鼻窦炎,脑血管瘤
    治疗药品:地榆槐角丸,龙胆泻肝丸
  • 肝胆湿热疾病病因

      多为感受湿热之邪;

    或嗜酒肥甘,化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蕴结肝胆所致。即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 肝胆湿热一般治疗

    肝胆湿热西医治疗

      1.目前治疗肝病的药物多达100余种,但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必须遵医嘱。不要滥用。如干扰素的治疗,只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或慢性丙型肝炎,它可阻断病毒的增殖,而终止肝脏炎症的发展,急性乙型肝炎或甲型肝炎不必用干扰素,以免造成药物和经济的浪费。

      2.淤胆型病毒性肝炎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肝胆湿热辨证论治

    肝胆湿热中医治疗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黄芩,大黄,枳壳,菌陈,金钱草,龙胆草,黄连等。

  • 肝胆湿热预防

      少做过量的运动,少饮食刺激性的食物,保持生活规律,情绪稳定。

  • 肝胆湿热饮食原则

    肝胆湿热饮食保健

      食疗法:

      1、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2、猪肝1付,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3、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4、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5、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不适宜食物:

    胡椒,龙眼肉,鹅肉,羊肉,鸡肉,醍醐,蚶肉,白酒,人参,鸡蛋,南瓜,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姜等辛辣之品,糯米、大枣、荔枝等黏糯滋腻之物,马铃薯、豆瓣等易致胀气的食物,动物油、肥肉、狗肉、海鱼、虾子、以及黄芪、紫河车、黄精等补益之品。

      适宜食物:

    田螺清热利湿、利小便,蚌肉清热,常食有清热利湿及止痛之效。此外,食用佛手、绿萼梅、猪肝、玫瑰、豆腐等,有疏肝、补肝作用。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