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脊髓蛛网膜炎

    脊髓蛛网膜炎是蛛网膜的一种慢性炎症过程,在某种病因的影响下,使蛛网膜逐渐增厚,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的损害,或形成囊肿阻塞髓腔,或影响脊髓血液循环,最后导致功能障碍。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骨科
    疾病别称:粘连性脊蛛网膜炎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脊髓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治 愈 率:50%
    治疗周期:2-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0--50000元
    疾病症状:感觉障碍,感觉分离,腱反射亢进
    相关检查:脊柱MRI,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脑脊液细胞计数
    并发症:高颅压性脑积水
    治疗药品:地塞米松,维生素B1,碘海醇注射液
  •   脊髓蛛网膜炎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感染 为本病的主要原因。起病前常有感冒发热以及疖肿、结核、阑尾炎、盆腔炎、脑膜炎等周身感染史,有人认为系病毒感染所致。

      2.外伤 也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如脊柱骨折和脱位以及脊柱脊髓手术后,有报道54例脊柱战伤的椎根切除中,发现23例有蛛网膜粘连。

      3.脊柱和脊髓本身的病变 硬脊膜外脓肿、硬脊膜下脓肿、脊髓内脓肿、椎管内肿瘤、脊髓血管畸形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椎间盘突出、脊柱结核、骨髓炎等脊柱病变均可并发蛛网膜炎或治疗后遗有蛛网膜炎。

      4.化学药物的刺激 如椎管内抗生素和各种造影剂、麻醉剂及其他化学药物等。

      5.原因不明 尽管病因较多,但相当一部分病例仍找不到病因,其比例可高达44%~66%。

      二、发病机制

      蛛网膜本身少有血管供应,缺乏炎症反应能力,在病原刺激下,血管丰富的硬脊膜与软脊膜可发生活跃的炎症反应。病变范围常可累及几个脊髓节段,在慢性期蛛网膜的纤维增厚、颜色灰白、失去透明度而呈混浊,有时出现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点,这些病变常与硬脊膜、软膜、脊髓或神经根相粘连。早期脊髓表面血管充血扩张,晚期血管壁增厚,使血管腔缩小。脊髓发生继发性变化和软化或空洞形成,空洞边缘为结缔组织,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蛛网膜粘连及形成囊肿可直接压迫脊髓,致使脊髓局部缺血萎缩变性,严重时可产生脊髓软化坏死。炎性粘连可分为局限性及弥漫性,由于蛛网膜粘连,形成一个或多发性囊腔,增厚的蛛网膜构成囊腔,囊内液体逐渐增多,构成对脊髓的压迫。因此,蛛网膜粘连和囊肿形成所产生的脊髓缺血和受压是本病的病理基础。

  • 脊髓蛛网膜炎一般治疗

      脊髓蛛网膜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1.内科治疗

    首先要考虑使用非手术治疗法,对早期轻症病例,经过治疗症状可以消失或减轻,一般采用综合治疗。

      有急性感染症状如发热引起症状加重时,可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或其他抗生素。虽然认为椎管内可以注射皮质激素治疗蛛网膜炎,但其本身也可引起蛛网膜炎,因此,在临床上多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氢化可的松每天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2~4周后逐渐减量,必要时重复使用。40%乌洛托品5mg加5%葡萄糖20mg静脉注射,2次/d,10~20天为一疗程。维生素:如口服碘化钾,及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烟酸等。

      蛛网膜下腔注气:对早期病例分离粘连或预防术后粘连有一定效果,每次注气10~20ml,每周1~2次,4~6次为一疗程。针刺、按摩、加强功能锻炼。对行走不便的病人,应设计使用轮车或支具。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仅限于局限性粘连及有囊肿形成的病例,在弥漫性粘连病例中,供应脊髓及神经根的血管和软脊膜纠缠在一起,试图分离这些粘连将会造成脊髓及血管进一步损害。病变晚期形成严重粘连,神经实质有了变性,也是手术很难解决的问题,即使勉强进行手术分离,又有重新粘连的可能。但有囊肿形成或不能排除椎管内有占位病变肿瘤时,应施行椎板切除及探查术。如有急性感染征象或脑脊髓细胞明显增多时,则不宜手术。

      手术中要观察硬脊膜搏动是否正常,有无增厚,切开硬脊膜时,要尽量保持蛛网膜完整,观察颜色、透明度及粘连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离,切忌强行分离,以免加重损伤。

    ①分离局限的索条状粘连;

    ②纠正因粘连而造成的脊髓扭曲;

    ③解除囊肿压迫,清除囊液在不增加脊髓损伤的条件下,尽量切除较多囊壁;

    ④探查椎管内有无原发性病变如肿瘤等;

    ⑤术中可用细导尿管上下轻轻探查冲洗,切忌直接强行分离粘连的脊髓、神经及血管,以免增加脊髓、神经的损伤,术后采用综合治疗,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积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蛛网膜粘连节段长的病例,手术要很慎重,即使当时分离了粘连,术后仍可继续粘连,故很难取得良好效果。

      二、预后

      对于蛛网膜下腔无明显梗阻且肢体仅为轻瘫者,一般预后尚好,大多数经药物等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   脊髓蛛网膜炎预防

    及时治疗和预防各种原发疾病;预防脊髓邻近组织感染累及脊髓蛛网膜;严格执行诊疗操作常规,预防由神经外科手术及诊疗操作所致的医源性感染。

  • 脊髓蛛网膜炎一般护理

    髓蛛网膜炎护理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感冒时病人抵抗力会降低,容易受到流脑病菌的袭击而发病。因此,要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在剧烈运动或从事劳动后,应及时把汗水擦干,穿好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对儿童更应留意这个问题。

      2.在每顿进餐时,可吃上几瓣生大蒜,这样可以杀死口腔中的病菌。饭后盐水漱口,也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 脊髓蛛网膜炎饮食原则

      脊髓蛛网膜炎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