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死不下疾病病因
胎死不下的机理不外虚实两方面,虚者气血虚弱,无力运胎外出;实者瘀血、湿浊阻滞碍胎排出。常见分型有气血虚弱、瘀血阻滞、湿阻气机。
1.气血虚弱:
孕妇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冲任空虚,胎失气载血养,遂致胎死胞中;又因气虚失运,血虚不润,故死胎难以产出,遂为胎死不下。
2.瘀血阻滞:
孕期跌仆外伤,或寒凝血滞,瘀阻冲任,损及胎元,致胎死胞中;复因瘀血内阻,产道不利,碍胎排出,故而胎死不下。
3.湿阻气机:
素体脾虚,化源不足,孕后胎失所养,以致胎死胞中;脾虚运化失职,湿浊内停,壅塞胞脉,气机阻滞,则死胎滞涩不下。
胎死不下辨证论治
一、胎死不下中医治疗
治疗大法以下胎为主。但须根据母体的强弱,证之虚实,酌情用药,不宜概行峻攻猛伐,导致不良后果。胎死日久,易发生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应予注意。
一.血虚弱型
1.主症:
孕期胎死胞中不下,小腹隐痛,或有冷感,或阴道流淡经色血水。
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精神倦怠,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细弱。
2.治法:益气养血,活血下胎。
3.方药:救母丹(《傅青主女科》)。
党参20 当归10 川芎10 益母草25 赤石脂10 荆芥穗10(炒黑)
加减:气血虚甚者,酌加黄芪20、丹参12补益气血;小腹冷痛者,酌加吴茱萸6、乌药9、艾叶9温暖下元而行气下胎。
二、瘀血阻滞型
1.主症:
孕期胎死胞中不下,小腹疼痛,或阴道流血,紫黯有块。
面色青黯。
舌紫黯,脉沉涩。:
2.治法:行气活血,祛瘀下胎。
3.方药:脱花煎(《景岳全书》)加芒硝。
当归10 川芎10 肉桂5 牛膝15 红花10 车前子15(包煎) 芒硝6(分冲)
三、湿阻气机型
1.主症:
孕期胎死胞中不下,小腹冷痛,阴中流出粘腻黄汁。
胸腹满闷,口出秽气,神疲嗜睡。
苔白厚腻,脉濡缓。
2.治法:健脾除湿,行气下胎。
3.方药:平胃散(《和剂局方》)加芒硝、枳实。
苍术10 厚朴9 陈皮6 甘草3 芒硝6(分冲) 枳实10。
二、中成药
1.妇珍片:每次5片,每日2~3次。适用于血虚型胎死不下。
2.生化颗粒剂:每次1~2包,每日3次。适用于血虚夹瘀型胎死不下。
三、偏方
方1
【组成】生姜汁、鸡子黄、酷、黄酒。
【用法】先用黄酒、醋各少许(黄酒稍多)同煎沸,再入姜汁少许(与
醋等量)煎沸,同鸡子黄1 个、趁热打匀稍热服之,须臾未下,可再服2 次。
【主治】子死腹中,气血凝滞难下。
方2
【组成】猪板油37 克、自蜜70 毫升、米酒200 毫升。
【用法】同煎沸,乘热分作3 服,若未下,再依前法制,服。
【主治】子死腹中,气血凝滞不下。
方3
【组成】生姜适量、鸡子黄1 个。
【用法】生姜捣烂取汁,煮沸后冲服鸡予黄。
【主治】胎死不下。
方4
【组成】葱白5 根、淡豆鼓15 克、鹿角屑30 克。
【用法】水煎分服。
【主治】胎死不下。
方5
【组成】黄牛屎、醋。
【用法】炒热敷脐上,2~3 时可下死胎。
【主治】胎死腹中不下。
胎死不下一般护理
胎死不下护理
1.胎死不下的处理
应急下死胎,以免影响孕妇的安全。但在下胎之前,对胎儿的生与死应该作出诊断,才不致有误。一般胎死腹中,如发生在妊娠期间,孕妇可自觉胎动停止,腹部不再继续增大,反而微有缩小,有时阴道流血,或流出赤豆汁样液体,口出恶臭,脉涩等症。如在临产时,胎儿突然死亡者,除胎动停止外,常可伴有腹部急痛,喘闷等现象。临证不能单凭症状与脉象来诊断其死胎,还须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如小便妊娠试验、超声波检查等。
2.下胎之法
必须根据母体的强弱,审慎用药,不宜峻厉攻伐,损伤孕妇正气。如孕妇本身气血已虚,则宜先固本元,补气养血,然后再行下胎。
3.下死胎时
往往遇有阴道流血量多,而死胎仍未排出者,则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必要时即行清宫术,尽快清除胎物,迅速止血,以免重伤气血,变生他证。子宫小于3个月妊娠者,直接行钳刮术;子宫大于3个月妊娠者,可行人工引产。术前均应备血。胎死过久易发生凝血机制障碍,所以胎死3周以上者,应作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功能异常,应在纠正后进行手术处置。
胎死不下饮食原则
胎死不下饮食保健
1、胎死不下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胎死不下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