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一般认为头外伤时,脑在颅内移动,造成脑池或脑表面的蛛网膜破裂并形成一个活瓣所致。一般为50~60ml,多者在100ml以上。临床上根据出现症状的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二、发病机制
1、头部着力时脑在颅腔内移动,造成脑表面、视交叉池或外侧裂池等处蛛网膜撕裂,形成单向活瓣,脑脊液经瓣状的蛛网膜破口进入硬脑膜下腔,而不能回流,当病人咳嗽或用力时,继续有脑脊液进入腔内,经数小时、数日或数周,硬脑膜下腔即可有大量液体积聚。
2、颅脑外伤后破坏了血脑屏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成分大量渗出形成积液聚积硬脑膜内腔。
3、积液内蛋白含量升高,渗透压亦升高,将周围脑组织水分和蛛网膜下腔水分渗入积液内,积液不断增大而形成。
4、外伤后引起颅内压平衡失调,脑脊液向压力减低区聚积,同时蛛网膜撕裂损伤形成硬脑膜内积液。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一般治疗
一、治疗:
1、积液量一般在20 ml以下(幕下除外) ,临床上无定位体征,可以动态观察,保守治疗。
2、幕上积液量在30 ml以上,采取手术治疗。
3、虽然积液量在20 ml以下,如果临床上有神经压迫症状,或有癫痫症状发作,也应进行手术治疗,清除积液,解除压迫。
4、对前囟未闭合者,经前囟硬脑膜下穿刺放液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5、对前囟闭合者或因积液较多连续穿刺放液效果不佳者行钻颅硬膜下置管引流,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应根据引流液量多少,颜色决定取舍。
6、对合并颅内血肿,有脑疝征象者应积极及早开颅血肿清除。
7、对积液量少以脑挫裂伤、脑水肿为主者,给以降颅压及抗炎等保守治疗。
8、急性期过后应用神经营养药及高压氧治疗,有利于积液的吸收及脑功能恢复。
一、预防:
1、本病为外伤性疾病,注意安全,小心开车,保持家居环境明亮,小心走路,看牢小孩子,避免外伤。
2.硬脑膜下积液病人,原发性脑损伤一般较轻,如果处理及时合理,效果较好,若脑原发性损伤严重及/或伴有颅内血肿者,则预后较差,死亡率可达9.7%~12.5%。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一般护理
一、护理:
1.加强营养,少食多餐。
2.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3.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