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柱,引起脊椎骨的骨折或累及脊髓神经节的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骨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脊髓
    多发人群:儿童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中医药物治疗、西...
    治 愈 率:40%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30000元)
    疾病症状: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浅感觉减退或缺失
    相关检查:深感觉,脊柱MRI,脊柱椎体平扫
    并发症:瘫痪
    治疗药品: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健儿消食口服液
  •   一、发病原因

      重物冲击腰背部、后仰跌倒背部撞击于凸起的石块上,或腰背部的挤压伤等直接暴力可造成与外力作用部位一致的脊髓损伤,临床中较少见;高处落下、头部的打击和脊柱的过伸、过屈或扭转,造成椎体的骨折、脱位或脊髓的血液循环障碍均可引起脊髓的间接损伤。儿童期引起脊髓损伤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坠落伤(56%),其次是车祸伤(23%)。在成人,常见得损伤部位是胸腰移行段,其次是颈椎;而在儿童,最常见的脊髓损伤水平是颈髓(57%),其次是腰段(16.5%),胸段脊髓受肋骨和骨性胸廓的保护支撑,受伤的机会较少。

      二、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可分为:

      1.脊髓震荡 又称脊髓休克,伤后立即发生的短暂性脊髓功能丧失,无肉 眼可见的损伤。

      2.脊髓挫裂伤 脊髓呈部分或完全断裂,有碎烂、出血、水肿和液化坏死,脑脊液呈血性。血管的刺激痉挛可使上下数个脊髓节段的血供障碍,以至于损伤平面更广泛。后期,损伤局部可有脊髓液化坏死形成的大小不等空泡,周围胶质瘢痕和纤维组织增生,蛛网膜粘连增厚、形成囊肿。

      3.脊髓受压 突入椎管内的骨折片、脱位的椎骨、撕裂的韧带及脊髓外的血肿等均可压迫脊髓,产生神经功能障碍。

      4.脊髓缺血和中央出血性坏死 脊髓的微血管的破裂,血管的痉挛或血栓形成均可导致脊髓的缺血性损害,产生液化坏死,静脉的回流受阻还可导致脊髓水肿。近来的研究显示,脊髓损伤时,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易导致脊髓血管的痉挛阻塞,出现中央出血性坏死。

  • 小儿脊髓损伤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外伤 早期一定要制动,对于怀疑脊柱骨折的患儿,切不可让其站立或坐起,必要时可给予镇静药;搬运患儿时禁忌一人抱起或二人对抬,因可使脊椎弯曲加重脊髓损伤;搬运过程中要保持脊柱的固定,最好用平板或担架转运,并使头部牵引保持中间位置。

      2.非手术治疗 主要是减少脊髓进一步受压,促使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常用的方法有椎体脱位闭合复位术和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甘露醇、呋塞米(速尿)和激素来减轻急性期脊髓水肿;血管扩张性药物或纳络酮减轻脊髓内微血管的痉挛,防止继发性脊髓中央缺血坏死;高压氧治疗能改善脊髓缺氧缺血。

      3.手术治疗 目的主要是解除脊髓的压迫,防治继发性损伤。适用于X线已明确椎骨脱位和骨折片突入椎管内者;伤后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者;伤后脊髓功能有部分恢复,后期改善停止或重又加重者。但当脊椎脱位超过椎体的1/2以上,临床表现完全性损伤时,手术治疗为相对适应证。

      4.后期治疗 主要是防治褥疮、泌尿系统感染和肢体的挛缩,应加强肢体被动性功能锻炼的康复治疗。

      二、预后

      与损伤程度和部位有关,若为脊髓震荡,经正确处理后预后良好;若损伤平面广泛,脊髓完全断裂等严重病变,则预后较差。

  •   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防止各年龄段儿童的外伤和意外事故。

  • 小儿脊髓损伤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患者长期卧床,由于疾病的消耗,体质虚弱,加上身体康复对营养的需求量比较大,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增加食物种类,使食物色香味俱全以增加食欲,同时少量多餐,避免暴食,以免影响消化。少吃甜食及易产气的食物,避免腹胀。鼓励病人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多喝水。

      2.预防并发症:儿童脊髓损伤后,由于瘫痪部位感觉丧失以及长时间的压迫极易形成褥疮。间歇性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定时协助翻身,通常每2 h翻身1次,翻身时要保护受压局部,并注意搬动体位时保持脊柱中立位,防止脊柱扭曲而造成新损伤。使用翻身床,用软枕、水袋或海绵块衬垫骨突部位,以减轻局部压迫。翻身时对骨突部位皮肤进行按摩,用温水擦洗患者肢体。对痉挛性截瘫患者,用棉枕或海绵枕隔开肢体,避免肢体相互摩擦。

  • 小儿脊髓损伤饮食原则

      应避免高热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点、蛋糕、冰淇淋或汽水、红茶饮料等。煮食烹调时应避免使用猪油,且应减少蛋黄、内脏类、过量的海鲜等高胆固醇的食物,并增加高纤维类食物,如蔬菜、穀类、水果与足够的水分摄取。在专业医师、营养师及护理师的指导下,避免体重不当的增加及维持营养的均衡,同时减少高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增加所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产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乃是日常生活保健之道。

      除了以上脊髓损伤的饮食注意外,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摄取足量蛋白质,并可多摄取一些强化身体细胞抵抗自由基,如维他命A、C、E、矿物质硒等,以达到能同时控制体重及维持长期复健治疗所需之能量消耗。脊髓损伤的饮食原则为:以高纤维、低脂肪、低油、低胆固醇饮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