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厌食症

    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为主的一类症状。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消化内科
    疾病别称:消化功能紊乱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胃,肠
    多发人群:婴幼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80%
    治疗周期:10-20天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 3000元)
    疾病症状:厌食,情绪性厌食,拒食
    相关检查:便常规
    并发症:小儿营养不良
    治疗药品:肥儿糖浆,薏芽健脾凝胶,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
  •   小儿厌食症疾病病因

    一、病因

      1.身体原因

      (1)某些胃肠道疾病的影响: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以及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可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应具体排查找到原疾病;

      (2)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引起消化道变态反应,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药物会导致食欲不振,厌食。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一些抗癌药物更容易引起厌食。

      (3)身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也有可能引起厌食。如缺锌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4)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5)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淤血。

      2.父母方面的原因

      (1)喂养不当

      因为家庭经济改善、市场儿童零食供应增多,小孩子容易受不了诱惑乱吃零食,高蛋白、高糖的饮食使食欲下降,两餐之间随意吃糖果、点心、花生、瓜子等零食,以及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都影响食欲;

      (2)错误教育的影响:

      家长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儿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响其情绪,使食欲降低。

      家长过分注意儿童进食,容易因为一次的进食不成功而对孩子发脾气,反复诱导或以威胁手段使小儿容易患上厌食症;

      (3)家长本身有厌食偏食的习惯,给孩子留下不良的印象。

      3.小儿情绪的影响

      (1)因家长溺爱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的态度,反而引起神经性厌食。

      (2)夏季气候过热,湿度过高以及过多的冷饮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影响食欲。

      (3)急性精神刺激:如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心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4)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等情况都有可能是厌食症的原因。

  • 小儿厌食症一般治疗

      小儿厌食症西医治疗

    一、治疗

      (1)除了要保持合理的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要时可给硫酸锌10mg,放糖浆内或者于100g食盐中掺入1g硫酸锌,使锌的摄入达到标准用量(约每日10mg),可以促进食欲增加。

      (2)如检查血锌低下,可用硫酸锌2~3mg/kg·d,疗程1~3个月。锌能使味蕾细胞迅速再生,改善味蕾的敏锐度,又能提高消化功能,对缺锌的患儿有效率高达90%以上。

      (3)口服胃酶合剂或干酵母片等助食剂对增进食欲有一定作用。

      (4)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对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促进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能减轻腹胀、制止恶心、呕吐,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厌食有较好的作用。服用剂量:每次0.3mg/kg,3次/d口服。疗程4周。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一般不用激素疗法,但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也可考虑应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用药,临床的参考方案如下

    ①泼尼松(强的松)。每天0.5mg/kg,3次/d口服。

    ②小剂量胰岛素,用于顽固性厌食,胰岛素3~6U加于10%葡萄糖250~500ml静脉点滴(1U胰岛素至少给葡萄糖4g),均能增加食欲。

      (6)国外治疗用药方案:采用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来改善患儿的情绪,提高对进食的兴趣。参考剂量:12.5~25mg/kg,口服,每晚1次,在睡前0.5~1h服。一般在6~12天后见效。此外,抗组织胺和抗5-羟色胺药,赛庚啶,也可作为食欲兴奋剂,有一定效果。剂量:每天0.25mg/kg,分2~3次口服。

    小儿厌食症辨证论治

      小儿厌食症中医治疗

    一、中医疗法

      1.列举几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成药,供对症治疗:

      (1)肥儿丸

      适应症:小儿消化不良、虫积腹痛,面黄肌瘦,食少腹痛等。

      用法用量:蜜丸剂,每丸重3克。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2)理中丸

      适应症:小儿因为食用生冷食物,伤及脾胃,中焦虚寒,脘腹疼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恶心呕吐,口淡不渴,喜热饮,大便稀溏(大便很烂,没有形状),小便清利等症状。

      用法用量:蜜丸剂,每丸重9克。7岁以上小儿每次服4.5克;7岁以下小儿每次服3克,日服2次。白开水送服。

      (3)启脾丸

      适应症:小儿食量少,面黄肌瘦、四肢倦怠,胸脘痞闷,腹胀腹痛,呕恶气逆、嗳腐吞酸,舌淡,舌苔白腻等症状。

      用法用量:蜜丸剂,每丸重3克。儿童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周岁以内小儿每次服半丸,每日服2次,白开水送服。

      (4)儿康宁糖浆

      适应症:小儿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稀溏(大便很烂,没有形状),面黄肌瘦,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脉象细弱。

      用法用量:糖浆剂,每瓶200毫升。每次1汤匙,日服3次。空腹温开水调服。

      (5)健儿散

      适应症:开胃健脾,生津消导之功。小儿食量小,食欲不振,面黄肌瘦,腹胀腹痛,心烦口渴,腹泻便干。

      用法用量:散剂,每袋80克。3岁以下每次服0.75克,每日2次;4~6岁每次服2.75克,每日3次;7~12岁每次服5.5克,每日2次,温开水调服。必须坚持服药,一般连续服药1~2月始有明显疗效。

      (6)山楂健脾丸

      适应症:脾胃气虚,消化不良,形体消瘦,面色无华,食欲减退,脘腹痞闷。舌苔薄白或无苔,脉细。

      用法用量:蜜丸剂,每丸重6克。每次1丸,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3岁以内小儿酌减。

      (7)香砂六君丸

      适应症:小儿脾胃不健,饮食不思,胸膈不利,脘腹胀满,呕吐吞酸,大便不实等。

      用法用量:水丸剂,每50粒重3克。成人每人每次服6~9克;7岁以上小儿每次服3~4.5、克;7岁以下小儿每次服2~3克。均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本方是平补之剂,便于常服。

      (8) 小儿增食丸

      适应症:小儿食欲不振,口臭,大便臭秽,夜卧不宁等症。

      用法用量:剂型为蜜丸剂,每丸重3克。1周岁以内,每次服半丸;1~3岁,每次服1丸;3~7岁每次服1丸半;7岁以上每次服2丸。均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本方药力和缓,可以连续服用。

      (9)小儿化食丹

      适应症:饮食不节,食滞中焦、久而成积。食欲不振,泛呕吞酸,脘腹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腐等。

      用法用量:剂型为蜜丸剂,每丸重1.5克。2~4岁每服1丸,周岁以内服半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本方配伍合理,化食消积之力较强,制成蜜丸后,丸则缓之,且药量少,使用安全,效力可靠,可以连续服用,使积去病除。纯虚无实之证,当禁服用。

      (10)小儿消食至宝丹:

      适应症:小儿乳食积滞,乳食少进或呕吐乳食,口中有乳酸味,肚腹胀满,大便酸秽,形体消瘦,烦哭不宁,身热,尿黄,唇红,舌苔黄或厚腻等。

      用法用量:剂型为蜜丸剂,每丸重3.5克,每次1丸,每日1~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3岁以内小儿酌减。忌生冷、油腻食物。

      (11)保和丸

      适应症:饮食不节制,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食滞,中脘满闷,嗳腐不食,腹中饱胀等症。

      用法用量:剂型为小丸剂,每袋6克。每次服1袋,每日服2次,白开水送服。小儿酌减,并研细调服。本方为渐消缓散的方剂,可连续服用,直至症状完全缓解。

      (12)301儿童开胃乐口服液:

      适应症:小儿厌食、偏食挑食,消化不良,面黄肌瘦,形体虚弱,抵抗力差,易患感冒以及缺锌、缺钙、缺铁性贫血等病症。

      用法用量:剂型为安瓿口服液,每支10毫升。1~3岁,1日2次,每次10毫升,4~6岁,1日3次,每次10毫升,7岁以上,1日2次,每次20毫升。

      2.中医称厌食为纳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调。

    由于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临床分为虚、实两证:偏实证者治以消导为主;偏虚证者治以调补为主,并结合临床随症加减。

      实证诊断:因停食停乳引起脾胃失调,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手足心热,睡眠不安,腹胀或腹泻。舌苔黄白腻,脉滑数。治以消食化滞化,常用保和丸方加减。

      处方举例一:藿香9g,胡连3g,陈皮6g,建曲9g,焦山查9g,茯苓9g,鸡内金9g

      处方举例二:山药9g,川明参9g,鸡内金9g,苡仁9g,稻芽9g,麦芽9g。

      虚证诊断:体质虚弱或久病元气耗伤,致使脾胃消化无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较淡,舌无苔或少苔,脉细弱无力。治以健脾益胃法。常用理中汤加减。

      处方举例一:党参9g,白术9g;茯苓9g,草蔻3g,干姜3g,生谷,麦芽各9g。

      处方举例二:党参9g,茯苓9g,焦术3g,甘草3g,焦查6g,川朴3g,生麦芽9g。

      加味法,以上二证均可随证选加下列药物:

    ①潮热加骨皮9g,白薇9g;

    ②腹泻加山药9g,莲肉9g;久泻加赤石脂9g,诃子6g;

    ③消瘦不思食加启脾丸继服;

    ④气逆加砂仁3g,千年健9g;

    ⑤虚甚加黄精9g;

    ⑥腹胀加莱菔子3g;

    ⑦厌食顽固者加丁香1.5g;

    ⑧婴幼儿停食停乳或便秘加一捻金,每次0.3~0.6g,日2~3次。

    ⑨出汗多者加生牡蛎15g,浮小麦9g。

      3.传统疗法

      (1)针灸疗法:可灸足三里、合谷、中脘、梁门穴。

      (2)捏脊疗法:对厌食效果好,特别是对虚证。具体方法方法可参阅相关书籍。

  •   小儿厌食症预防

    一、预防

      1.合理喂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小抓起

      4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因为相关的研究表明,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很少有厌食。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不要操之过急。小儿饮食以主副食为主,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不要使用补药和补品去弥补孩子营养的不足,而要耐心讲解各种食品的味道及其营养价值。

      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因为血糖升高影响食欲,饭后吃水果。家长要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品种、尽量不要千篇一律,要荤素搭配。动物食品含锌较多,须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

      3.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

      创造好的吃饭气氛。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摄食。即使有几次小儿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不要威协恐吓小儿进食,也不要乞求小儿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大人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他们品尝这种食物,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

      4.父母是孩子的好榜样

      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则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多半也是个厌食者。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不挑食不偏食,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影响。

      5.积极治疗引起厌食症的根源

      如因为某个疾病引起的厌食,原发病治愈后,食欲自然会增加。

  • 小儿厌食症一般护理

      小儿厌食症护理

    一、护理

      ①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小儿喂养的健康教育。我们采用在儿科候诊区域设置健康宣教栏的形式,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内容,方便小儿的父母阅读。采用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前来做儿童保健的父母们。采用定期举办小儿喂养培训班方式,与小儿的父母们沟通,教会他们如何做好小儿的喂养事宜,让父母,特别是妈妈们掌握一些营养学知识,从小儿的生长发育出发,而不仅仅从口味出发来选择食物的种类。掌握针对小儿的生长发育需要的烹饪技术,使小儿少食或不食油煎、油炸食物,尽量保持食物中的营养素不被破坏,并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做到形式多样,花色繁多,以吸引小儿,促进小儿的食欲。注意各种营养的搭配,使小儿获得均衡的营养。不喝甜味饮料,尽量不给零食。培养小儿摄入多品种食物,使营养吸收更全面,避免食物单一化。保证每天的热量供应,保证各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和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应为1:3:6,三餐的热量分配应为:早餐20%~30%,午餐30%~35%,晚餐25%~30%,两次点心共占10~15%。

      ②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每日三餐要准时,尽量让小儿和大人同桌用餐,多鼓励,不训斥,营造就餐的良好氛围,要使孩子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进餐,即使有时孩子进食不好,家长也不要着急,不要威胁恐吓孩子进食,也不要乞求孩子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家长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小儿尝试这种食物,要做到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用餐时让小儿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专心吃饭,不看电视、不到处乱跑,每餐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家长不逗小儿玩耍,也不要追着喂,以免分散小儿的注意力,培养自主进食的好习惯。坚持下去,就会给小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③家长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用暗示的方法诱导孩子的食欲。家长可以当着小儿的面尝尝饭菜,配以夸张的表情,大声赞美饭菜如何美味诱人,可以补充身体需要,鼓励小儿的正性行为。如果小儿进食好可以给予鼓励,比如讲故事,奖励小红花等。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不能挑食或偏食,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形象。

  • 小儿厌食症饮食原则

      小儿厌食症饮食保健

    小儿厌食症健康食谱(仅供参考,具体需要询问医生):

      (1)粥类

      【槟榔粥】

      [配料]槟榔15克,粳米60克。

      [用法]先用槟榔片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稀粥。每日空腹服1~2次。

      [功效]消食导滞,行气除胀。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大便不爽,厌食不欲饮者。附:本方不宜久服,一般以2~3天为1个疗程。对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者应当忌用。若加重方中槟榔用量,可适用于肠道寄生虫引起的厌食。

      【白术猪肚粥】

      [配料]白术30克,生姜2克,槟榔10克,猪肚1个,粳米60克。

      [用法]猪肚同白术、槟榔、生姜共煮,至肚熟时,取汁,以汤入粳米煮粥。以麻油、酱油拌猪肚,佐餐药粥。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胃。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泄泻。

      【麦芽粥】

      [配料]麦芽50克,粳米50克。

      [用法]麦芽与粳米煮粥食用。

      [功效]健脾开胃消食。主治小儿厌食,乳食停滞者。

      【淮山鸭肫粥】

      [配料]淮山药15克,鲜鸭肫1个,粳米50克。

      [用法]鲜鸭肫洗净,切成片,粳米洗净,和淮山药等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煮沸,文火煮成粥。每天吃1次,连服5~7天。

      [功效]补益脾胃。主治小儿厌食。

      【猪肚大米粥】

      [配料]猪肚250克,大米100克,盐少许。

      [用法]先用盐将猪肚搓洗干净,切小丁,与大米煮成烂粥,加盐调味,分次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养胃之功。可治小儿食欲不振,病后虚弱,四肢乏力。

      【小儿消食粥】

      [配料]山楂片10克,高粱米50克。

      [用法]将山楂片和高粱米一起置于铁锅,文火炒焦,取出压碾成粗粉,置于沙锅,加水煮成粥。不满1岁,每次取10克消食粥,每日3次;2~3岁,每次取20克消食粥;4~5岁,每次取30~40克消食粥食用。调味可加适量的奶粉和白糖。

      [功效]健脾消食。主治小儿厌食、小儿消化不良。

      【鸡内金粥】

      [配料]鸡内金5克。

      [用法]鸡内金炙酥研末,拌入粳米粥内食用,甜咸自便。

      [功效]消积化滞。主治小儿厌食,面色无华,时而腹痛腹胀,矢气恶臭者。

      【扁豆苡米粥】

      [配料]扁豆20克,淮山药15克,苡米10克。

      [用法]将扁豆、淮山药、苡米等洗净一同放入沙锅,加水煮沸,文火煮成粥。每日1次,连服5~7天。

      [功效]和中健脾,消暑化湿。主治小儿厌食。

      (2)汤类

      【橘皮鲫鱼汤】

      [配料]鲫鱼1条,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1克,葱适量。

      [用法]将鲫鱼洗净,生姜洗净切片与各味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鱼腹内,加水适量,小火炖熟,加盐、葱少许调味,空腹喝汤吃鱼肉(须仔细挑去鱼刺)。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数天。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

      【萝卜酸梅汤】

      [配料]鲜胡萝卜 50克,酸梅5枚,盐少许。

      [用法]先将胡萝卜洗净,切片,加清水1大碗,同酸梅共煮,煎至半碗,加食盐调味。

      [功效]生津养胃,促进食欲。对于津液不足、厌食的患儿效果甚佳。

      【波萝汤】

      [配料]菠萝肉250克,白糖适量。

      [用法]将菠萝肉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切成小块,加水煮汤,调入白糖即成。每日1剂,连服5~7日。

      [功效]补脾益胃,润肠通便。适用于小儿病后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等。

      (3)开胃饮料

      【橘皮山楂茶】

      [配料]橘皮15克,焦山楂、莱菔子各10克。

      [用法]将上3味共制粗末,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2岁以下小儿药量减半。

      [功效]健脾开胃,化食理气。适用于小儿厌食。

      (4)开胃小点心

      【八仙糕】

      [配料]芡实、山药、茯苓、白术、莲子、薏苡仁、白扁豆各150克,党参50克,糯米粉1000克,麻油100克,白糖250克。

      [用法]将芡实、山药、茯苓、白术、莲子、薏苡仁、白扁豆、党参,晒干后共研为细粉,过筛。把上粉同糯米粉、白糖及麻油一并拌和均匀,然后加水适量,如常法揉成面团,压入木模,做成小饼块。把小饼块放入蒸笼内,蒸熟后晒干,备用。每日早晚空腹食用,每次1~3块,用开水调服或嚼服,连服半月。

      [功效]健脾益胃。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致的厌食,泄泻,消化不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形体瘦弱等。

      【糖渍金橘】

      [配料]新鲜金橘、白糖各500克。

      [用法]将金橘洗净,压扁,去核,放入瓷器内,加白糖250克拌匀,腌渍1昼夜,待金橘浸透糖后,放入锅内,加水少许,烧沸后以文火熬至汁液耗干,离火,候凉,再拌入白糖250克,然后放入搪瓷盘内,风干数日,即成金橘果脯,装瓶备用。随意食用。

      [功效]理气开胃,消食化痰。适用于小儿厌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闷腹胀,痰多。

      【炖苹果泥】

      [配料]苹果1个。

      [用法]将苹果洗净,去皮,切成薄片,放碗内加盖,置锅中隔火炖熟,用汤匙捣成泥状,喂幼儿服食。

      [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

      【山楂莱菔子散】

      [配料]山楂360克,莱菔子90克。

      [用法]将山楂烧存性,与莱菔子共研细末,混匀备用。每服3克,日3次,粳米汤送服。

      [功效]健脾行气,消食化积。适用于小儿厌食。

      【山楂饼】

      [配料]山楂15克,鸡内金7.5克,山药粉、麦粉各75克。

      [用法]将山楂、鸡内金研为细末,与麦粉等加清水适量揉为麦团,捏成饼,放油锅中煎至两面金黄时即成,每日1~2剂。或将山楂、鸡内金水煎取汁与山药粉、麦粉和匀,如法做饼服食。

      [功效]健脾消食。适用于小儿厌食。

      【萝卜饼】

      [配料]白萝卜350克,瘦猪肉150克,山药粉、麦粉各适量,葱、姜、椒各适量。

      [用法]将萝卜洗净切丝,炒至五成熟,与猪肉同剁细馅,加葱、姜、椒、盐等拌匀,麦粉加清水适量做成麦团,拌成麦皮,以萝卜馅为心,麦皮为皮,做成夹心小饼,置油锅中烙熟服食。每日1~2次,空腹服食。

      [功效]健脾消食,和胃化痰。适用于小儿厌食。

      【山楂片】

      [配料]市售山楂片。

      [用法]1~3岁幼儿,每天吃山楂50克;3~6岁幼儿,每天吃100克。均分3次饭后吃。连吃7~10天。

      [功效]消积化滞。主治小儿因乳食停滞厌食,面色萎黄,毛发不荣者。山楂片健胃消食,善治乳食积滞;但不宜多食,多食反会呆胃,这是因为小儿脾胃比较虚弱,过食伤胃,降低消化功能。

消化功能紊乱
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为主的一类症状。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