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细菌性心包炎

    细菌性心包炎(bacterial pericarditis)在以往较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自从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以来,本病已大见减少。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
    疾病别称:化脓性心包炎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纵膈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10-3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心动过速,寒战,心包纤维增厚
    相关检查:乳酸脱氢酶,动态心电图,心包积液检查
    并发症:心肌梗塞并发左心室室壁瘤
    治疗药品:硬脂酸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颗粒,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
  •   一、发病原因

      既往细菌性心包炎多并发于肺炎球菌性肺炎或脓胸,或由于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所致的不能控制的疾病。随着抗生素的应用,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心脏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的广泛开展,引起细菌性或化脓性心包炎的微生物范围扩大,包括革兰阴性杆菌、布鲁杆菌、沙门菌属、淋球菌、流感嗜酸杆菌、厌氧菌和其他不常见的病原体。

      二、发病机制

      1.心包感染的途径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肺炎球菌性肺炎或脓胸直接扩散至心包的化脓性心包炎仅占化脓性心包炎的20%。当代,成人细菌性心包炎发生的途径主要有:①胸部外科或外伤感染:②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③广泛心肌脓肿:④脓毒性冠脉栓子致感染性心肌梗死:⑤主动脉夹层破裂。

      2.病理 心包渗出液最初为浆液纤维蛋白性的,其后转为化脓性,随着病程进展,炎症使渗液脓稠、机化导致心包粘连,使心包腔间隙消失,心包增厚或钙化,极易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有的病例,邻近的胸骨、胸膜、膈肌受累,并与壁层心包粘连。

  • 细菌性心包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目前认为,一旦细菌性心包炎的诊断成立,除全身使用足量的抗生素外,仍应立即施行心包切开术。因为全身抗生素治疗及向心包腔内注入抗生素皆不能防止腔内脓液的形成.甚至可因大量心包积液而引起心脏压塞,或因包裹性积脓形成而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对于有些稠厚的化脓性积液形成的粘连小腔,需做广泛的心包切开术,达到充分引流以预防发生缩窄性心包炎。

      根据心包积液性质及血培养的结果或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必要时需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抗生素的剂量须大,疗程应充分,在感染控制后仍需维持2周。

      二、预后

      在未使用抗生素的年代,细菌性心包炎病死率几乎为100%,自采用心包切开引流术后,病死率可减至50%。抗生素及心包切开引流术联合使用后,病死率更为降低。但因细菌性心包炎往往同时存在有严重的原发病,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仍可很高。有资料于1988年报道过去20年细菌性心包炎的死亡率占心包炎总死亡率的28.9%。有少数细菌性心包炎并发心室破裂、假性室壁瘤患者则病死率更高。

  •   1.积极有效的治疗原发病,治疗肺炎球菌性肺炎和脓胸。

      2.早期诊断,使用足量抗生素,必要时行心包切开引流,必须彻底引流,防止发生缩窄性心包炎。

  • 细菌性心包炎一般护理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2.胸痛明显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镇静剂。

      3.及时做好降温护理,更换病人衣裤,定时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4.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抗结核药物和抗生素药物的作用、副作用。

      6.一旦发现病人出现心包积液引起心脏压塞征象时,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抢救。

      7.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水肿者应限制钠盐摄人。

      8.保持大便通畅。

  • 细菌性心包炎饮食原则

      1细菌性心包炎的食疗方:

      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可进行适量的运动

      2细菌性心包炎最好不要吃什么食物?

      忌烟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