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晕动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与影响前庭功能有关。前庭器的内耳膜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是感受上下和左右的直线运动,三个半规管毛细胞感受旋转运动。当囊斑或毛细胞受到一定量的不正常运动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依次由前庭神经传至前庭神经核,再传至小脑和下丘脑,因而引起一系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表现。前庭受刺激后影响网状结构,引起血压下降和呕吐。前庭神经核通过内侧纵束纤维至眼肌运动核引起眼球震颤。小脑和下丘脑受神经冲动后引起全身肌肉张力改变。晕动病与视觉可能有一定关系。例如,当人们凝视快速运动或旋转的物体时也同样可引起本病。小脑受刺激亦可能为本病的又一机理。此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噪音、特殊气味、情绪紧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饥饿或过饱、身体虚弱、内耳疾病等均易诱发本病。
晕动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发病时患者宜闭目仰卧。坐位时头部紧靠在固定椅背或物体上,避免较大幅度的摇摆。环境要安静,通风要良好。同时可选用抗组胺和抗胆硷类药物,常用有如下一些:
1、氢溴酸东莨菪硷(scopolamin hydrobromide),0.3~0.6mg,每日3次。副作用有口干、嗜睡、视力模糊。青光眼忌服。
2、茶苯海明(晕海宁、乘晕宁,theohydramin),每次口服25~5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嗜睡。
3、盐酸倍他司汀(抗眩啶)每次口服4~8mg,每日3次。
4、盐酸美克洛嗪(敏克静meelizine hydrochlori-de),每次口服25mg,每日3次。副作用嗜睡、视力模糊、口干、疲乏。
5、其他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氯丙嗪、地西泮(安定)等止吐剂和镇静剂亦可酌情使用。
易患本病的患者,应积极寻找诱发原因,并加以避免。在旅行前11/2~1小时先服用上述药物一次剂量,可减轻症状或避免发病。
晕动病辨证论治
一、中医疗法
1、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痰浊上蒙证: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发作眩晕,恶心呕吐,神疲乏力,苔白腻,脉弦滑。祛痰化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肝肾阴虚证: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发作眩晕,恶心呕吐,平素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弦数。滋补肝肾。杞菊地黄丸加减。
3.)气血两虚证:乘坐车、船、飞机时发作眩晕,恶心呕吐,平常神疲乏力,心悸失眠,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少或薄,脉弱。补益气血。归脾汤加减。
单方:
(1)泽泻15g、白术10g、全蝎3g,水煎服,1剂/日,连用7天。
(2)天麻10~15g,炖乌鸡服用。
2)针灸 发作时可轻轻按压耳垂部位,或轻压内关穴。
一、预防
可采用运动训练,给予一定量的定向信息冲突的刺激(如旋转、晃荡运动),增强适应能力,降低敏感性。也可在暴露于运动环境前半小时服用东英若碱0.3~0.6mg。发病后脱离致病环境,症状一般即可消失。使视觉固定于稳定不动的环境或某一目标上,也可预防疾病发生。
晕动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晕动病饮食原则
1、骨软骨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饮食清淡,注意膳食平衡。
2、晕动症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少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食物中含香料、脂肪不宜太多,油炸食品也应不吃,以防恶心。 避免酒精,不宜抽烟,忌食味重、高脂肪食物,特别是油炸食品,以防恶心。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