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糖友降压须巧选药

高血压保健 2011-03-11 10:43 1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我国约28%~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加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出现和发展,并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 ...

  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我国约28%~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加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出现和发展,并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两者是一种“致命”的联合。

  糖尿病患者需要更严格地控制血压

  一般人群血压≥140/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而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毫米汞柱即为血压升高,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如果收缩压在130~l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80~90毫米汞柱,可先予最多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在于增加运动、减轻体重、限盐、增加蔬菜水果摄入等。如果3个月后,血压没有

  降压药物的好处不仅是降压

  降压药物主要包括5大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1l受体拮抗剂(ARB)、p受体阻断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和噻嗪类利尿剂。降压作用是所有降压药物获得益处的主要原因,而且某些药还具有额外好处。如ACEl或ARB在降压程度一样的前提下,还具有减低微量白蛋白排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作用:ACEI或ARB常被各种指南推荐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尤其合并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肾病时的首选。为达到降压目标,通常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ACEI或ARB也是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时必须包含的药物。

  p受体阻断剂和噻嗪类利尿剂通常被认为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有研究显示它们会增加胰岛素抵抗或减少胰岛素分泌,升高血糖,并可能对血脂产生不利影响。但长期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这两类药物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而且使用高度选择性的p受体阻断剂制剂或小剂量对代谢的影响较小,因此国内外的指南仍推荐将p受体阻断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发生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来说,p受体阻断剂应该是首选药物。但对于反复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患者,应慎用p受体阻断剂,因为它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延长低血糖的持续时间。钙离子通道阻断剂降压效果明显,常常联合其他药物使血压达标。

  使用降压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AcEI可引起干咳,患者不要误以为是“咽炎”或“感冒”,而自行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干咳在停用ACEI或改用ARB后,即可自行消失。ACEl和ARB都可引起血钾升高,在肾功能下降时更易发生,甚至会短暂恶化肾脏功能,但继续使用可能改善或延缓肾功能的下降。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引起血钾降低。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则可能引起下肢水肿。

(实习编辑:李杏)

1、网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河北健康网(www.hbjk.cn)字样。
省内医院
热门科普
  • 降血压六不要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我国高血压患者众多,但很多高血压患者缺乏对高血压的基本认识,导致病情不稳,甚至恶化。
    125738次观看数 2013-02-21 17:31:48
  • 高血压健康“八戒”
    高血压,这一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长期困扰中老年人,治疗时不注意,可能会发展严重引起心、脑、肾、肺、视网膜等重要脏器不同程度的损害。
    135694次观看数 2013-03-23 17:54:11
  • 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咖啡因
    高血压患者应远离咖啡因,尤其是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因为压力加咖啡因对高血压有相乘效果。根据美国高血压杂志发表的一篇报告,在情绪处于压力状况之下的时候,咖啡因会把血压推高到不利健康的程度。
    146352次观看数 2013-08-24 10:12:13
  • 高血压服药八大禁忌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依靠药物,服药是控制血压最可靠最有保障的治疗方法。但有些患者会反映,“这药不管用”、“吃完药浑身不舒服”等等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46875次观看数 2013-09-06 14:16:17
  • 高血压六大危险信号
    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感。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173116次观看数 2013-12-19 15:00:38
  • 中老年人应该如何应对清晨高血压
    高血压是许多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而且此病往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清晨的时候血压最高,上午达到一个顶峰,然后再逐渐下降。这对病人的身体是一种伤害,那么应该如何应对清晨高血压呢
    175724次观看数 2014-01-31 10: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