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无论是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均可并发出血,尤其是大溃疡及深溃疡常易腐蚀溃疡基底部的血管而发生出血,幽门管溃疡及十二指肠壶腹后溃疡更易导致出血且出血后常不易止血。
二、发病机制
一般溃疡面常有少量出血,是因溃疡底部毛细血管遭受腐蚀、破坏所致,当溃疡底部较大的血管,不论是动脉或静脉被腐蚀破裂均可引起大出血。溃疡进展过程中,底部组织不断被侵蚀,溃疡不断加深,最后可穿透胃或十二指肠壁的浆膜层而引起穿孔,急性穿孔常见于前壁溃疡,由于十二指肠或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慢性溃疡穿透常见于后壁溃疡。幽门前区、幽门管或十二指肠溃疡在愈合过程中可形成大量瘢痕,由于瘢痕组织收缩可引起幽门器质性狭窄,也可因溃疡周围继发炎症、水肿或幽门肌痉挛而导致功能性幽门梗阻。
溃疡病出血一般治疗
溃疡病出血西医治疗
一、治疗
1.内科治疗
凡发生呕血或便血的溃疡病病人,应住院治疗,病人应平卧,下肢抬高。保温,吸氧,每10~30分钟测脉搏、血压、呼吸1次。必要时给镇静药,使病人安静。
(1)补充血容量:
如为大出血,在运送途中或入院后,应立即着手输液。已经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最好输全血。在查血型和配血的过程中,可先输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开始输液速度宜快。待血压有所回升,输液速度和输液种类,应根据中心静脉压和每小时尿量来决定。测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对是否输全血有直接指导意义。若同型血有困难,输“O”型红细胞加入生理盐水中,疗效亦佳。血浆能扩容,但不能携带氧,而且易弥散至血管外间隙,故不如全血理想。5%人血白蛋白和各种血浆代用品对维持渗透压都有良好作用。晶体溶液只限于满足每天水分的需要,不宜过多,以免发生组织水肿.对补充血容量只能起短暂作用。快速输血有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危险,应该注意。一般能将血细胞比容提到40%,即不必再输血,血库的血应先加温,至接近体温时再予输入。否则输入大量冷血有引起心跳骤停的危险。据统计加温后的血输入失血的病人,使心跳停止的发生率从58.3%下降至6.8%。中心静脉压能反映血容量和右心功能,当中心静脉压低于0.5kPa(5cmH2O)时可快速输液,到达1kPa(10cmH2O)时输液便应小心。超过1.5kPa(15cmH2O)说明输液量多。尿量能反映心排出量和组织灌注情况,如尿量每小时能达到35~50ml,说明液体入量已基本满足。只须继续维持即可,严格记录出入量。
(2)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失血的刺激,可通过交感肾上腺素的作用而使血管收缩。因此在休克发生后是否应用血管收缩药物,仍有争论。一般认为,对出血性休克应用血管收缩药无济于事,但在补充血容量不及时的情况下,为避免低血压时间过长,主张应用血管收缩药的仍不少。如果心率不超过140次/min,可用1~5mg异丙肾上腺素加入500ml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中静脉滴入,以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静脉压和周缘阻力,并有轻度扩张血管作用。输液量大时须用洋地黄支持心脏功能,以防止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常用的为毛花苷C(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素K,毛花苷C(西地兰)每次0.1~0.2mg静脉滴入,1天量不超过1mg。
(3)矫正酸中毒:
如pH<7.35,PCO2>6.13kPa(46mmHg),说明有呼吸性酸中毒,须使呼吸加深,充分换气,以排出存积的二氧化碳。必要时用呼吸器辅助呼吸,甚至作气管内插管以控制呼吸。若二氧化碳结合力偏低,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应当按计算静脉输入适量碳酸氢钠溶液。为避免钠离子过多产生组织水肿,可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静脉滴注,既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亦能纠正呼吸性酸中毒。
(4)止血措施:
①局部药物止血:去甲肾上腺素4~8mg加于100ml生理盐水中,口服或经胃管注入,使胃内血管暂时性收缩而起止血作用。10~15min可重复1次。孟氏液(Monsells solution)是由硫酸亚铁粗粉经硫酸和硝酸的处理加热后,制成的一种碱式硫酸亚铁[Fe4(OH)2·(SO4)5]溶液。纯液呈棕红色,是一种强力收敛剂。溃疡病出血时一般稀释于生理盐水制成5%溶液应用。孟氏液不能口服,须从胃管注入。每次用30~50ml,隔1~2h重复,可用2~3次。用药后偶尔可出现恶心、呕吐及胃部痉挛性疼痛,用解痉药可缓解。
冰水洗胃曾流行一时,每次经胃管注入冰水或冰盐水250ml,然后轻轻缓慢吸出,总量可用到10L的冰水。一般洗至20~30min,抽出的水变清亮为止。尚有人建议经胃管滴注1mmol/ml的碳酸氢钠溶液,以1000mmol/d的速度滴入,兼有中和胃酸的作用。也有的主张在冰水中加入去甲肾上腺素者。
②全身药物止血:组胺H2受体阻断剂能减少基础胃酸分泌,有助于溃疡病出血的止血和溃疡的愈合。尽管对其疗效仍有不同意见,但作为一种辅助止血疗法仍应用于临床。西咪替丁(甲氰咪胍)0.4~0.6g,稀释于500ml 10%葡萄糖液中,2次/d静滴。雷尼替丁0.1g溶于500ml葡萄糖液中,12小时1次静滴.其药效可持续10~12h。法莫替丁药效持续可达24h,故一般20mg(100ml)每天1次静滴。
生长抑素是一个14种氨基酸的肽,经研究发现静脉滴入可减低腹腔内血流,用于溃疡病及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生长抑素250μg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以后每小时注入250μg,治疗8~12h出血可停止。
③内镜下止血:随着内镜检查治疗技术的进展,溃疡病出血内镜止血取得良好效果。
A.局部压迫止血,对于较小的部位明确的出血,内镜检查时用活检钳直接压迫出血部位可起暂时止血作用。但对于大出血则较困难。
B.局部药物喷洒止血,通过内镜活检孔插入塑料管,对出血部位直接喷洒药物。常用药物有1%肾上腺素液,5%孟氏液等。
C.局部药物注射止血及温热止血。
(5)饮食:
在休克状态或胃胀满恶心的情况下无疑该禁食,对非大量出血的病人的饮食问题有争论,但多数趋向于进食,所持的理由为饮食可中和胃酸,容易保持水与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而且进食可促进肠蠕动,胃内积血与饮食易往下运行,反而可减少恶心、呕吐。进何种饮食意见亦不一致,有主张进流食或单纯牛奶,有主张进一般饮食。流食是否有冲走血凝块的可能,主张进半流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饮食,或事先经过消化的软食,多数人有此主张,认为这种饮食本身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很小。
2.外科治疗
因溃疡病发生不同程度出血的病例,约20%~25%需行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比较满意,且易成功,因此手术的指征一般较宽,问题在于手术的时机。往往遇到一些转来外科较晚,出血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仅2~3g的病人。按常规应待出血停止,血红蛋白提高到6~8g后再行手术。若出血仍不停止,只有被迫作紧急手术,这种情况危险性当然很大。手术指征归纳如下:
(1)大量出血不止。
(2)出血量虽不大,但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
(3)过去有反复出血历史。
(4)溃疡病史长,过去有合并穿孔或幽门梗阻症状。
(5)年龄在50岁以上者。
术前准备和手术的选择在大量出血情况紧急时,往往不允许术前作好完善的准备工作,但对全身情况的了解是必要的。配血、输液和取血检查应该在进手术室前完成。插胃管洗胃、测中心静脉压、留置导尿管,来不及时可以入手术室后再做。至于补充血容量、矫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可与手术同时进行。在彻底止血后所输的血,对提高血红蛋白才生效。当然,如非情况紧急,这一切能在未进手术室前完成,必然更合乎要求。
慢性胼胝性溃疡、胃溃疡或巨大溃疡,适于做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应尽量切除溃疡,但十二指肠的胼胝性溃疡有时很难切除,强行切除有可能损伤胆总管等重要结构。此时可在妥善止血后作旷置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但要特别强调:必须将缝合止血后的溃疡面隔离在胃肠腔外,而不能将旷置的溃疡留在胃肠腔内;否则,7~8天后止血缝线脱落时可发生致命的再出血。为此,可用Nissen法。出血的胼胝性溃疡常位于十二指肠壶腹部的后、内侧壁,而与溃疡相对的十二指肠前、外侧壁则是正常的。可贴溃疡的近侧边缘切断十二指肠的后、内侧壁,而与溃疡相对的前、外侧壁则留长一些。将前、外侧壁的切缘缝于溃疡的远侧边缘,为第一层缝合。再将前外侧壁的浆肌层缝于溃疡基底作为第二层,溃疡两侧的黏膜妨碍第二层缝合时。可适当剔除。最后将十二指肠前外侧壁的浆肌层与溃疡的近侧边缘(切缘)或胰腺被膜缝在一起成为第三层缝合。于是,缝合止血后的溃疡基底便被隔离在胃肠腔外。
凡是病史较短,溃疡小而柔软,浅表且易缝合,尤其是年轻人,适合作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有幽门梗阻或为止血已切开幽门者,应同时作幽门成形术。旷置溃疡之胃切除术或缝扎止血后之迷走神经切断术,未能将缝扎止血后的溃疡面隔离在胃肠腔之外者,为防止再出血起见,可加结扎相应的动脉。如幽门附近的溃疡,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高位胃小弯溃疡,结扎胃左动脉。所谓盲目胃次全切除术,对止血的效果很不可靠;力求发现出血的病灶并切除此病灶,或彻底止血,才能算是成功的手术。
二、预后
溃疡病出血经内科疗法治愈后,有10%~50%的病人在5年内再发生出血。病死率与年龄关系密切,60岁以下的病死率在2%~5%,而年龄超过60岁者病死率为前者2~3倍。手术死亡率各医院差异甚大,在2%~10%,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比胃溃疡大出血的手术死亡率高。
溃疡病出血预防
凡有溃疡病史的患者,应积极、规范、系统地治疗,防止出现溃疡病并发症——溃疡病大出血。
溃疡病出血一般护理
溃疡病出血护理
1、对出血量在400毫升、年龄在60岁以下者,在家里可先采取如下护理措施:
卧床休息,切勿紧张。暂不进食,待出血停止后可进稀粥、鸡蛋汤、豆浆等以保护胃粘膜。少进甜食,避免胃肠胀气。食物的温度宜控制在10℃左右。
适当服用镇静剂(如安定),适当应用止血药物。
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指端有无发绀及病人的脉搏、呼吸和小便量,同时注意大便的色、量和每次间隔时间。如发现脉搏增快、呼吸变浅、尿量减少,应警惕休克,设法送医院治疗。
2、出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或进行性出血、年龄在60岁以上的病人则应作如下护理:
立即去枕平卧,解开衣领。呕吐频繁者,头应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呕吐物。禁食、禁水。
呼叫急救车立即送病人去医院。
3、10小时以上未便血的静止病人的护理:
适当控制饮食,少量多餐,每日4-5餐,以控制胃酸分泌。宜食牛奶,中和胃酸,减少胃的收缩,也可食用豆浆、稀粥或藕粉。
饮食时要避免冷、硬及刺激性和粗纤维食物,如豆芽菜、芹菜、韭菜、竹笋等;可和茄子或根茎类蔬菜做菜汤或菜泥食用。
溃疡病出血饮食原则
溃疡病出血饮食保健
1、南瓜——排毒护胃
因盛传吃南瓜有减肥美容功效,近年兴起了一股南瓜热。《本草纲目》载:“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能补中益气、消炎杀菌、止痛。其所含的丰富果胶,可“吸附”细菌和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铅等,起到排毒作用。同时,果胶可保护胃部免受刺激,减少溃疡。
早餐可用南瓜煮粥或汤,滋养肠胃。
2、胡萝卜——增强抵抗力
胡萝卜性味甘平,中国医学认为它“下气补中,利脾膈,润肠胃,安五脏,有健食之效”。丰富的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能明目养神,增强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萝卜素属脂溶性,和肉一起炖最合适,味道也更好。
患有胃炎的老人,经常会胃胀不适,可以坚持每日早晚喝一杯萝卜汁,青萝卜和白萝卜均可。
萝卜汁可用榨汁机榨出,也可将萝卜从头至尾一劈两半,用小铁匙从上至下刮成泥,再双手捏几下,萝卜汁就做好了。萝卜有顺气润胃的功能。
3、甘蓝——天然胃菜
甘蓝性平味甘,无毒,入胃、肾二经。甘蓝是世界卫生组织曾推荐的最佳蔬菜之一,也被誉为天然“胃菜”。其所含的维生素K1及维生素U,不仅能抗胃部溃疡、保护并修复胃黏膜组织,还可以保持胃部细胞活跃旺盛,降低病变的几率。患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可每天以椰菜榨汁饮用,还可混合蜂蜜食用,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食疗]甘蓝汁
【配方】甘蓝
【功效与应用】甘蓝汁清热散结,利尿解毒。适用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制法】甘蓝叶洗净晾干,绞汁。
【服法】日分2次服,每次半茶杯。
4、菠菜——补血利便
菠菜味甘性凉,能润燥养肝,益肠胃,通便秘。《食疗本草》载:“利五脏,通肠胃,解酒毒。”菠菜可促进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欲,助消化;丰富的纤维素还能帮助肠道蠕动,有利排便。不过,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碍钙质吸收,应避免与豆腐、紫菜等高钙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轻氽,除去草酸。
鲜菠菜250克煮汤淡食,每日2次:治高血压、肠胃积热、胸膈烦闷、目眩。
5、红薯——养胃去积
红薯性平,味甘,补脾益气。《纲目拾遗》记:“补中,暖胃,肥五脏。”天寒食用,正气养胃,化食去积,兼可清肠减肥。很多人认为吃完红薯[骂人的话被过滤]多,其实是胃肠蠕动所致。不过,红薯内淀粉含量很高,吃完后会转为葡萄糖,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红薯粥
将红薯(以红紫皮黄心者为最好)洗净,连皮切成小块,加水与粳米同煮稀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白糖适量,再煮二、三沸即可。选自《粥谱》。
6、木瓜
含木瓜酵素,有助于分解并加速蛋白质吸收,可缓解消化不良和胃炎,木瓜也是健脾胃、治胃痛的好食物。木瓜偏寒,不建议空腹食用。
养胃食疗方:木瓜鲩鱼尾汤
用料:番木瓜1个,鲩鱼尾100克。
制法:木瓜削皮切块,鲩鱼尾入油镬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许,放适量水,共煮1小时左右。
食物功效:番木瓜的木瓜蛋白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有疗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分解脂肪成脂肪酸,有利于对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还能够促进和调节胰液的分泌,对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疗作用。鲩鱼,味甘,性温。功能暖胃和中、消食化滞。
7、姜
促进血液循环,可缓解天气寒冷造成的胃痛;生姜在中药中也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对胃病患者很有助益。胃溃疡、胃食道逆流患者少用。
姜枣饮:
生姜5片、红枣10枚,煎水代茶。椒姜粥:胡椒面1克加入大米或小米50克中煮粥服。适于胃凉暴痛,遇冷痛甚,口淡乏味,泛吐清水者。
8、山药
健脾胃、益肾气,可促进消化吸收,黏稠质地也有保护胃壁功效,还能促进食欲。胃部长期不适导致食欲不振的患者可多吃。
滋阴养胃 山药百合大枣粥
【原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大米适量。
【制作】山药清洗干净,切成碎米粒状。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百合、大枣、薏苡仁,上火烧开,换小火慢慢熬煮成粥。
【服法】每日2次服食。
【功效】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本粥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
9、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每天食用适量生花生米,可以养胃,你可以试试。简单有效,但是得坚持。
四季养胃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在我国家喻户晓。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很重要,在这四个节气的当天或前一天后一天这三天时间里服些有关的果品、食品、药类对养胃和中大有益处。
立春时,可吃点豆芽(绿豆芽、黄豆芽、黑豆芽、蚕豆芽、豌豆芽)、萝卜根、芹菜根。
立夏时,可吃点杏仁、苏子、茅草根。
立秋时,可吃点枸杞子、麦冬、生地。
立冬时,可吃点人参、黄芪、大枣。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可煎服、可炒用或熬粥都可以。为便于记忆,组成如下歌诀:立春五芽炒,立夏杏苏草,立秋杞冬地,立冬参芪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