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微病毒B19感染性风湿病

    微病毒B19(parvovirus B19)是一种晚近被人们逐渐认识的新病毒。最早由Yvonne Cossart等于1975年在标记B19号HBsAg对照的血清中首次鉴定出一种微病毒颗粒,发现其为一种与HBsAg不同的抗原。后经电镜检查,含有这种抗原认得血清中有一种球形颗粒和典型的病毒酶空壳。这种新病毒最初在健康供血者血清中发现,其抗原在氯化铯梯度电泳时悬浮密度为1.36~1.40,系典型的微病毒酶。1985年他们研究了该病毒的致病作用。目前已确认微病毒B19可引起风湿病。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风湿科
    疾病别称:细小病毒B19感染性风湿病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关节,皮肤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暂无
    治 愈 率:90%
    治疗周期:3-6周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发烧,疼痛,头痛
    相关检查:肌电图,肝功能
    并发症: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治疗药品:辣椒碱乳膏,阿米替林片
  •   一、发病原因

      微病毒B19关节病是一种病原学明确的慢性关节病。利用PCR法在慢性微病毒B19关节滑膜活检组织中及病人的骨髓穿刺液中发现微病毒B19特异性DNA,其他研究者在慢性微病毒B19关节病的滑膜液中证明微病毒B19阳性。微病毒B19在病人体内持续存在是由于该病毒逃避了宿主的免疫监视及选择性体内抗体缺损状态,即机体内缺少中和及清除微病毒B19的抗体。至于微病毒B19如何导致关节病变及其他系统损害,是病毒的基因产物直接毒性作用,还是基因产物相关的免疫复合物或是基因产物形成的交叉免疫反应造成自身免疫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目前的文献报道尚未涉及。

      二、发病机制

      现已证实,B19的细胞受体为髓磷脂糖蛋白,系P血型抗原。它是红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受体糖蛋白对于毒素、病毒、细菌起一种膜受体作用,故在许多传染病中起致病作用。这种受体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膜,尤以中胚层组织细胞膜上较富有,故来源于中胚层的细胞容易受累,如肝脏等。组织细胞B19受体表达与B19包膜DNA结合及高亲和性的高度相关性已在B19相关病得到证实。

      病理:目前文献尚无B19相关的组织病理资料。

      对再障危象患者进行骨髓检查,发现红细胞系显著减少,其他细胞系无大变化。故认为本病毒主要侵犯骨髓造血系统中的红细胞系,原始阶段的成红细胞,可能为主要的靶细胞。红细胞上的糖苷酯(globoside)为病毒受体,病毒感染后可使红细胞裂解。因而导致红细胞减少。这种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持续1周。对造血功能正常者可有轻度影响,而对红细胞寿命缩短的溶血性贫血患者有引起再障危象的可能。除此而外,病毒可侵犯全身各种脏器和组织,已从死于B19严重感染者的心、脑、肝、肾、肺、脾等组织中检出了B19 DNA;电镜看到了心肌炎死者心肌中有结晶状排列的病毒;从皮疹处取材检查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汗腺及导管上皮细胞中均有病毒存在,故病毒可能具有直接的致病作用。另外B19病毒感染可引起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等的产生、IgM和IgG特异性抗体的出现,可引起免疫介导的病理变化,关节病即可能为免疫复合物引起。许多研究已证明B19感染后部分患者可呈慢性病和(或)长期携带病毒,免疫功能低下为主要原因,而免疫功能正常者亦有长期带毒者,其原因尚不清楚。有人从健康供骨髓者的骨髓中检出B19 DNA,故有可能骨髓为B19病毒长期存活的地方。

  • 微病毒B19感染性风湿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因本病是一种明确的病毒性疾病,并且患本病者体内有选择体液免疫缺损,国外报道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但这种疗法不能改变病情反复及病程迁延。

      至于关节症状,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对症治疗。

      二、预后

      无原发性自身免疫病及免疫缺损病感染B19者多为自限性,仅部分呈慢性关节病;有原发免疫缺损或免疫失调者感染Bl9,预后取决于其免疫状态。

  •   一、预防

      1.去除感染病灶,注意卫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心情舒畅,避免强烈精神刺激。

      3.加强营养,禁食生冷,注意温补。

      4.二级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5.已有研制的疫苗进行动物试验,有望今后可用于预防。

  • 微病毒B19感染性风湿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3.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4.适当的营养供给,在如今的生活条件下,不宜过多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其摄入量依人的胖瘦来决定,严禁烟酒。

  • 微病毒B19感染性风湿病饮食原则

      一、不适宜食物

      1.过酸、过咸类食物要少吃:比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等。

      2.少吃甜食。

      3.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要少吃:比如,牛奶、肥肉、油炸类食品等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细小病毒B19感染性风湿病
微病毒B19(parvovirus B19)是一种晚近被人们逐渐认识的新病毒。最早由Yvonne Cossart等于1975年在标记B19号HBsAg对照的血清中首次鉴定出一种微病毒颗粒,发现其为一种与HBsAg不同的抗原。后经电镜检查,含有这种抗原认得血清中有一种球形颗粒和典型的病毒酶空壳。这种新病毒最初在健康供血者血清中发现,其抗原在氯化铯梯度电泳时悬浮密度为1.36~1.40,系典型的微病毒酶。1985年他们研究了该病毒的致病作用。目前已确认微病毒B19可引起风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