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白塞病为自体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清。白塞病是其伴发精神障碍发病的主要因素,导致精神障碍的脑功能紊乱继发于白塞病。然而并非患白塞病的全部发生精神障碍,故白塞病并非为发生精神障碍的惟一原因。可能尚有其他因素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如其他生物学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遗传因素、人格特征,以及既往的神经精神病史等;心理因素则包括应激状态、长期的心理矛盾等;环境因素,如居住拥挤,环境嘈杂、潮湿,空气污染等等。以上因素均可成为白塞病伴发精神障碍的促发因素。
(二)发病机制
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根据病理组织所见,主要为血管周围及脑膜细胞浸润及炎性水肿及弥漫性胶质细胞增生,病损以脑干多见(约占95%),主要侵犯脑桥、中脑、内囊等部位。
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一般治疗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躯体疾病,以激素治疗为主,停药后易复发,需要巩固过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在大多数病例中在采取相应的病因疗法后精神障碍可得到缓解。
2.对症治疗:精神障碍以对症为主,意识障碍时要尽量避免用抗精神病药药,抑郁、焦虑时可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由于精神障碍的存在会影响躯体疾病的治疗,躯体疾病的改善也需要有个过程,故在治疗开始须同时应用相应精神药物以对症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原则与功能性精神疾病不同,①剂量宜小;②充分考虑药物的副反应和禁忌证,选用同类药品中副反应较少者;③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
3.支持疗法:如以意识障碍为主,则需同时施行支持疗法,包括能量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的补充。
4.心理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应忽视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即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顾虑进行耐心解释,劝慰和鼓励,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和疑虑。要对患者体贴和照顾,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以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认知疗法,即加强病人对自己疾病的认识,消除不适当的猜测,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计划。
预后:预后取决于躯体病的病程和严重程度,预后一般是可逆的,恢复后大多不遗留精神缺陷。少数长期陷入昏迷者,偶可遗留人格改变或智能减退。
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辨证论治
验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方药1:清胃散加减。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土茯苓、黄芩、生石膏、薏苡仁、甘草。
方药2:龙胆泻肝汤合泻黄散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石膏、生地、当归、甘草、板蓝根、蒲公英。
方药3: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山药、茯苓、连翘、炙甘草。
方药4: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山豆根、板蓝根、女贞子、旱莲草、连翘。
预防:胶原系统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较好的性格、心理将有助于减轻患病后精神症状的产生。
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一般护理
保健:安静的环境和良好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病人有意识障碍出现恐怖性幻觉或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更应加强护理,以防自伤、摔倒、冲动和发生意外。对有抑郁心境的病人,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防止自杀。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态度和蔼、言语温和、动作轻柔,避免较强的不适刺激。
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饮食原则
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饮食要求: 以清淡为宜,少量多餐,花样多变,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渣流质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在口腔溃疡期给予流质饮食,如牛奶、肉汤等,避免过硬、过热及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或加重口腔溃疡而引起疼痛,应鼓励患者少量慢食,增加营养,增强体质,促进恢复。 精神障碍的食疗应注意补充营养与禁食。营养补充方面可多食富含维生素B群、钙及镁、L—酪胺酸、维生素C、纤维、卵磷脂等物质的食物。 饮食禁忌方面应注意避免可乐、油炸食物、垃圾食物、糖、白麦粉制品、洋芋片等易刺激身体的食品;避免咖啡因、番烟、酒精、药物等。 精神障碍的饮食护理 1、受妄想支配怀疑食物有毒而不肯进食时,可让患者参加分饭,也可让其与其他病友共同进餐,并允许他任选饭菜,还可以当着患者的面先尝几口患者的饭菜,以增加其安全感。 2、对有罪恶妄想的患者,可将饭菜搅乱,让他以为是残食饭菜而吃下去。应加强管理,油污桶应放在病人所及之外,防止患者食剩饭、脏食而发生躯体疾病。 3、对情绪抑郁、饮食不良的患者,应予以劝解,要了解患者的心境,给以关心同情,要多谈人生的美好,提高对生活的兴趣,努力说服患者自动进食。应选择容易消化的食品,注意食品的色、香、味,以刺激食欲,并加强诱导,用促进食欲的语言、与他人一同用餐以及喂食等方法增加患者对饮食的兴趣。 4、兴奋患者应与其他人分餐,保持进食环境安静,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刺激,使其安心进食,并有专人护理,必要时可给予喂饭。 5、对食量过大不能自理的患者,应专人管理,避免用带刺、带骨的食品。食品应软,易消化,温度适宜,劝导患者细嚼慢咽,防食物梗噎。禁止给患者过硬的食物及水果。对暴食患者要适当节制其饮食,为其配餐时控制食物量,防止患者向其他人讨要食物。 6、疑病症或疑病妄想患者,认为自己的胃肠道有病或患了不治之症,甚至胃肠道已经溃烂而不能进食,可予暗示其病已逐渐好转,并调整饮食的花色、品种,如牛奶、软饭等,使患者易于接受。 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