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狂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偏执狂的发病原因尚不明了,属于内因性精神障碍。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
1.个性特点
当对某些患者的个性特点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时,显示其个性有不健康的表现。患者病前个性往往有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对他人怀有戒心、不安全感、好争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自我中心、自命不凡、对人吹毛求疵、对自己百般原谅、强词夺理、自我评价过高、野心勃勃、爱空想、遇事专断、情绪易激动、不能冷静面对现实等素质特点。这些个性缺陷,并不一定是发病的必备条件,可能当遭遇某种心理社会因素或内在冲突,自己不会妥善应付,而将事实加以曲解或长期耿耿于怀,则有可能逐渐形成偏执观念,导致发病。
2.遗传因素
Krafft-Ebing和Kolle均认为偏执狂有遗传倾向。Miller调查400例具有明显偏执观念患者的亲属,约有2%曾患有偏执性精神病。但也有持相反意见者。可见遗传因素有待进一步探索。
3.文化背景
有人认为,在某些少数民族中,偏执性精神障碍并非罕见。Margaret Mead在新几内亚多波(Dobu)少数民族中,观察到偏执人格似乎是当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之,文化背景与偏执性精神障碍之间有不可忽视的关系(夏镇夷,1984)。
(二)发病机制
偏执狂的发病机制,按照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认为本病以强而不可遏止型的人为多见。这类人的神经系统具有抑制过程不足,兴奋过程占优势的特点。当遇到挫折时,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就过度紧张,在大脑皮质形成了病理惰性兴奋灶。这个“孤立性病灶”与异常牢固的情感体验和意图有关,并且由于它的兴奋性非常强烈,通过负诱导的机制在其周围出现广泛的抑制,阻滞了大脑皮质其他部分对它的影响,因而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状态缺乏批判,这就是系统妄想形成的由来。
偏执狂一般治疗
偏执狂西医治疗
(一)治疗
对偏执狂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当病人兴奋激动时,可采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等。有些也可参照精神分裂症治疗。
(二)预后
本病是一种以缓慢发展的系统而牢固的妄想为临床特征的罕见精神病,其病程长,预后不良。可长年不愈,到了晚年,妄想观念可随体弱年迈逐渐平静,但病人症状自始至终不会出现衰退。由于妄想的长期存在,患者的社会功能可明显受损。目前尚无根治疗法。
偏执狂预防
人类在预防精神疾病的工作中已迈出了历时数10年的艰巨历程,许多精神障碍,通过治疗与康复措施是可以达到治愈的目标的。历史上被认为预后不良的精神分裂症,在20世纪80年代中已被社会精神病学家认为系可治之症(Syuzo Naka,1985)。但这只是在社会和临床实践水平中进行探索的一个可喜的但也只是较原始的一个开端。由于精神病学在整个医学中发展较晚,也由于本专业自身基础理论的复杂性,有相当多的常见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再加上旧观念的影响,精神病的病因长时期地被认为是神秘莫测的而受到忽视,从而妨碍了精神病预防工作的开展。实际上,精神病人一人患病往往累及家庭和集体,无可避免地影响到劳动生产。有些病人还会给社会上增添长期负担,甚至造成危害。因此,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不单单是医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也是发展社会文化和办好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迄今为止,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至于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完善的预防措施还远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然而值得强调的是,探讨病因和揭露内在的发病规律,恰恰是科学的预防工作的最终目标。
偏执狂饮食原则
偏执狂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