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虚寒呕吐

    虚寒呕吐,中医名词,同胃脾虚寒,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腹部
    多发人群:所以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元气虚弱,呕恶纳呆,腹胀
    相关检查:
    并发症:副鼻窦炎,新生儿呕吐,脑囊虫病
    治疗药品:保济丸,艾附暖宫丸,藿香正气滴丸
  • 虚寒呕吐疾病病因

      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脾胃虚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脾胃虚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

  • 虚寒呕吐辨证论治

    虚寒呕吐中医治疗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主方丁萸理中汤加减。(《医宗金鉴》)

      常用药党参、白术、甘草、干姜、丁香、吴茱萸、苏梗、陈皮。

      纳呆,食而不化,加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开胃助运;腹痛绵绵,四肢欠温,加附子、肉桂、高良姜温阳祛寒;大便稀溏,加山药、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止泻。

  • 虚寒呕吐饮食原则

    虚寒呕吐饮食保健

     1.脾胃虚寒证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宜食食物:

    性温味甘辛,具有健脾补气、温暖肠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羊肉、鸡肉、牛肚、猪肚、链鱼、草鱼、荔枝、辣椒、韭菜、茴香莱、芥菜、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白蔻、红糖等。

      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的食物,如荞麦、莜麦、绿豆、豆腐、菠菜、空心菜、茄子、黑木耳、金针莱、莴苣、冬瓜、芹菜、苋莱、茭白、黄瓜、苦瓜、西瓜、柿子、香蕉、枇杷、梨、桃子等。

      味厚滋腻,难以消化,易阻碍脾胃运化的食物,如猪肉、鸭肉、甲鱼肉、牡蛎肉、糯米等。

      具有利气消食作用,可损伤正气、加重虚寒的食物,如山楂、萝卜、薤白、香菜等。

      2.食疗参考方

      a.红枣籼米粥:

    大红枣7枚、籼米50克,共同于清水中以文火久炖至熟烂,加入红糖10克,热食。

      b.肚丝汤:

    牛肚或猪肚洗净后,用清水煮沸3分钟后捞起,倒去原汤,再加入干净清水文火炖煮至七成熟,加入适量盐、料酒、花椒、小茴香再煮,待熟透后再捞起,晾至不烫手,切丝100克,盛入大碗中,加入鲜姜三片、味精适量,将第二次煮肚的汤倒入肚丝碗中没满肚丝,上笼蒸45分钟即可,热食。

      c.茴香菜包子:

    茴香菜100克、剁碎,去骨去皮鸡肉50克、剁碎,两者搅拌均匀,加入适量鲜姜汁、花椒粉、味精、盐、香油,拌匀作馅;以和好的小麦粉发面擀皮,置馅于皮中,捏成包子,于笼上旺火蒸20分钟即好,热食。

虚寒呕吐,中医名词,同胃脾虚寒,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