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迟发性运动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又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由抗精神病药物诱发,为一种持久的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Crane(1968)首先提出,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引起的最严重和棘手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相当高。最常见者为由吩噻嗪类及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药物所引起。口服普通抗精神病药发生率为20%~40%,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发生率约50%。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疾病别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动作缓慢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颅脑
    多发人群:老年群体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40%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颈软不能抬头,身体摇晃征,角弓反张
    相关检查:CT检查,MRI,SPECT显像
    并发症:畸形性吞咽困难,骨折
    治疗药品:利培酮分散片,利培酮口崩片,卡左双多巴控释片
  •   迟发性运动障碍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见于长期(1年以上)大剂量服用阻滞多巴胺能受体,或与之结合的抗精神病药,尤其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奋乃静,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等,可引起TD 。某些多巴胺药物如左旋多巴、美多巴、帕金宁,安定剂也可引起类似TD不自主运动。偶见于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抗PD药、抗癫痫药和抗组胺药患者,减量或停药易发生。

      相关因素包括:

    ①年龄、性别因素:年老者易发生,不易恢复,女性多于男性;

    ②脑病变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易发生,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TD发病年龄早,发生率高;

    ③药物因素:药物剂量及治疗持续时间与TD发生有关,多见于治疗早期发生Parkinson综合征患者。

      二、发病机制

      造成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病机制不清,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是一种学说。也有报道提出GABA能系功能减退、自由基产生的神经毒性、抗精神病药对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等学说。

      一般认为长期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吩噻嗪类及丁酰苯类等,可长期阻滞突触后多巴胺受体(DR),使突触前多巴胺(DA)合成及释放反馈性增加,突触后DR对DA反应敏感性增强,产生DR超敏,处于去神经增敏状态(denervation hypersensitivity),生理剂量的DA可引起运动障碍,与用左旋多巴或停用抗精神病药后往往诱发或使症状加重相符,也支持利舍平可减轻TD症状,氟哌啶醇可暂时掩盖症状,DA增效剂可使症状恶化等。

      病理改变:尸体解剖显示黑质及尾状核细胞退行性变和萎缩。

  • 迟发性运动障碍一般治疗

      迟发性运动障碍西医治疗

    一、治疗

    1.本病重点在于预防,

    服用抗精神病药应有明确适应证。长期用药应进行监测,采用周期性药物假日(drug holidays)可暴露最初的运动障碍,逐渐停药后数月或1~2年运动障碍逐渐缓解消退。需继续治疗可换用锥体外系副作用小的药物,如氯氮平、利培酮(risperidone)、奥氮平(olanzepine)、奎硫平( 喹迪平)等。

      2.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治疗TD的有效药物。有人报道73%的患者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可以见效;氯硝西泮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中有41%患者有效。氯氮平可以使40%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症状有所减轻。

      (1)严重运动障碍可试用DA耗竭剂如利舍平(利血平),有短期效果,从小剂量0.25mg开始,1~3次/d,逐渐增量,亦可试用硫必利(泰必利)、舒必利、二甲基氨基乙醇(Deanol)等,须注意这些药物本身亦有副作用。

      (2)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安坦)、东莨菪碱等可加重TD症状,有报道胆碱能药地阿诺(二甲基氨基乙醇或典那)100~500mg/d,分3次服,连用2周可减轻症状。

      (3)抗组胺药如异丙嗪25~50mg,2~3次/d,或每天肌注1次,连续2周,可使超敏的DR逐渐减敏。

      (4)可短期使用DR阻滞剂如小剂量氯氮平(clozapine)100~200mg/d。

      (5)小剂量碳酸锂0.25g,1~3次/d,可降低儿茶酚胺系统功能,降低DR敏感性。

      (6)作用于γ-氨酪酸(γ-氨基丁酸)药物:认为TD与γ-氨酪酸(GABA)功能低下有关,γ-氨酪酸(GABA)增效剂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可能有效。

      (7)地西泮(安定)2.5~5mg,2~3次/d;普萘洛尔(心得安)10~20mg,2~3次/d,可稳定患者情绪,减轻症状。

      (8)可试用脑代谢药及维生素E,促进大脑功能恢复。

      3.急性神经综合征即急性特异质性肌张力障碍或急性静坐不能,

    用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50mg静脉注射;抗胆碱能药如苯甲托品甲磺酸盐2mg肌内注射;或地西泮(安定)5~7.5mg肌内注射,可迅速控制症状。

      4.本病发生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关系密切,

    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慎重使用。小量或短程用药、药物假日对预防TD有一定意义,避免合用2种或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尽量少用或不用抗PD药物,停用或更换抗精神病药时应逐渐减量,不要骤然停药;年老体弱或伴脑器质性病变者应给予最小剂量,非必要时不用或少用抗胆碱能药。

      二、预后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治疗,一般说来相当困难,效果都不太理想。

  •   迟发性运动障碍预防

    首要的是避免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该坚持以下原则:只有确实需要应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例如精神分裂症),才可服用。绝对不应该用抗精神病药来治疗神经症或忧郁症,更不应该把抗精神病药当作安眠药来治疗失眠。因为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与药物剂量的大小没有关系,即使小量也会产生。如果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了迟发性运动障碍,则应权衡轻重,不可贸然停药。

  • 迟发性运动障碍一般护理

     迟发性运动障碍护理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 迟发性运动障碍饮食原则

      迟发性运动障碍饮食保健

    1、迟发性运动障碍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2、迟发性运动障碍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少吃脂肪肥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动作缓慢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又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由抗精神病药物诱发,为一种持久的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Crane(1968)首先提出,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引起的最严重和棘手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相当高。最常见者为由吩噻嗪类及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药物所引起。口服普通抗精神病药发生率为20%~40%,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发生率约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