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在早期肠粘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粘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内科
    疾病别称: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放射治疗后多发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饮食、药物、手术治疗
    治 愈 率:70%
    治疗周期:7天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50000元)
    疾病症状:恶心,腹胀,乏力
    相关检查:CT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放射性核素肾图
    并发症:肠梗阻,直肠阴道瘘,直肠癌
    治疗药品:复方维生素B12软膏Ⅰ号,维U颠茄铝镁片,甲巯咪唑片
  •   一、病因

      一般认为,短波长和高频率的X线或γ射线照射有足够能量使吸收射线的组织产生离子化,后者产生带电荷的分子或原子,进而引起活细胞的损伤。过去使用的千伏X线外照射常损伤皮肤,而近代使用的高能射线虽损伤皮肤较轻,但是损伤肠道的危险性有所增加。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认识到,放射性肠道损伤,尤其是结肠和直肠损伤,是严重的并发症。

      二、发病机制

      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有:

       1.照射剂量与治疗间隔时间

    虽然放射线总剂量与急性放射损伤发生率之间有直接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同一部位每次接受的剂量以及每次放疗之间的间隔时间。每次剂量越大,间隔越短,健康细胞遭受的损伤就越重,在新的损伤产生之前修复已形成的损伤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2.照射范围

    另外,放射线引起的肠壁损伤还与被照射肠管的范围有关,在同等剂量下,范围愈小,发生放射性肠炎的可能性愈少。

      3.照射机会与效应的增加

    在临床上,有些因素可以增加放射线损伤的危险性。这些因素或者通过增加正常组织的受照射机会,或者通过增加放射线的效应,使产生放射性损伤的可能性增加。例如,瘦弱的老年妇女,保护自身免受放射损伤的软组织较少,因而照射部位正常组织受照射的剂量相应增加,发生放射线损伤的可能性也增大。在既往有过腹部或盆腔手术史的病人,由于肠管与盆腔的黏着,使被黏着肠管相对固定,不能够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在进行盆腔放疗时难以避开照射野,接受射线的量增大,发生放射性肠炎的可能性也就明显较无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要多。另外,可以加重放射线损伤的因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和化疗药物等。患有血管闭塞性疾病的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疗后,肠壁血管可以进一步发生闭塞,加重缺血,使发生肠壁损伤的机会明显增加。行放疗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患者后 来发生放射性肠炎的机会也明显增多。虽然在放疗的同时应用化疗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也同时可以增加化疗和放疗对组织的损伤机会。

      放射性肠炎的发生部位主要取决于原发肿瘤部位或放疗部位。由于盆腔是腹部放射治疗中最多采用的部位,加之直肠的移动性差,70%~90%的放射性肠炎发生于直肠。移动性较大的结肠,如盲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在放疗时可坠入盆腔,进入放射野,也可伴发放射性结肠炎。而比较固定的结肠部分如升、降结肠,极少发生。另外,25%~30%的病人伴有小肠放射性肠炎,尤其是以往有腹部或盆腔手术史,小肠与盆肠有粘连的病人发生率更高。

      放射线对肠壁的损伤作用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在组织病理学上通常可分为3个时期,即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发生在放疗后早期,亚急性期发生在放疗后2~12个月,慢性期发生在12个月以后。

      (1)急性期损伤:

    是放射线通过直接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障碍导致的肠壁损伤,在代谢旺盛、有丝分裂活跃的细胞表现的最为明显,尤其是肠黏膜基底部的隐窝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黏膜的完整性依赖于对脱落上皮细胞的不断的更新,在非照射区域绒毛上皮的正常更新一般需要5~6天。当由于放射损伤引起的肠黏膜上皮的脱落速度超过隐窝细胞产生的速度,黏膜上皮再生系统的平衡即被破坏,脱落的上皮细胞不能够被有效的补充,结果就会出现肠黏膜腐脱(sloughing),肠壁绒毛变短,上皮表层区域变小。当细胞更新系统进一步受到损伤,就会形成微小溃疡,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小溃疡相互融合,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溃疡。同时,黏膜下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出现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并引起肠黏膜对液体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黏液的过量分泌,甚至引起出血。急性期的变化常常引起自限性临床症状,例如腹痛、黏液性腹泻、里急后重和直肠出血等。该期常在放疗开始后3~4周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

      (2)亚急性期损伤:

    此时肠黏膜可能已再生,并有不同程度的愈合。再生程度取决于起初结缔组织损伤的严重性。黏膜下小动脉的内皮细胞可发生肿胀,并与基底膜分离和发生变性,腔内可有血栓形成。进行性血管和结缔组织的病变可以造成闭塞性动、静脉炎和微血管功能不全。位于纤维结缔组织之上的黏膜可因斑片状缺血而产生溃疡。在血管内膜下可见到较大的泡沫细胞,有人认为这是诊断放射性肠炎的要点。黏膜下层因缺血性纤维化而增厚,并常出现大的巨怪形状的成纤维细胞。

      (3)慢性期损伤:

    与急性损伤相比,放射线引起的肠道慢性损伤具有更加明显的隐匿性和进行性,并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临床症状可以在放疗后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慢性损伤是由于放射线的间接作用所引起,主要是由于进行性闭塞性末端小动脉炎和广泛的胶原蛋白沉积和纤维化引起。肠壁终末血管损伤和数量的逐渐减少导致肠壁血供的逐渐减少和肠壁缺血。继而在肠壁慢性缺血以及蜂窝织炎引起的黏膜下玻璃样变和纤维化的基础上,出现进行性的黏膜萎缩和黏膜毛细血管扩张。扩张的毛细血管管壁薄弱,可以成为肠道慢性出血的来源。随着血管炎的进行性加重,可以发生肠壁的坏死、溃疡和穿孔。其中溃疡最为常见,可以穿透肌层,并引起腹膜炎或腹腔内脓肿。溃疡的愈合和修复可以导致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部分患者可以形成内瘘或外瘘,但不是很常见。后期也可出现放射线诱发的癌肿。

  • 放射性肠炎一般治疗

    放射性肠炎西医治疗

      ㈠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多次少餐为原则。限制纤维素摄入。腹泻严重者可采用静脉高营养疗法。

      ㈡药物治疗

       1.收敛解痉:

    可用巅茄合剂、复方樟脑酊、石榴皮煎剂(石榴皮30g加水200~300ml煎制50ml,每日1次口服)。阿斯匹林可有效地控制放射性肠炎的早期腹泻,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

      2.局部镇痛剂和粪便软化剂:

    有显著里急后和疼痛者,可用2%苯唑卡因棉籽油保留灌肠。用温石蜡油保留灌肠或温水坐浴。

      3.激素灌肠:

    琥珀酰氢化可的松50mg加200ml温盐水保留灌肠,特别是里急后重者有效。

      4.骶前封闭疗法:

    0.5%的普鲁卡因40ml、维生素B6100mg、维生素B1200mg、α—糜蛋白酶2~5mg、链霉素0.5g,每隔5~7天封闭1次,治疗1~3次,可使疼痛明显减轻。

      5.止血:

    低位肠出血可在内窥镜直视下压迫止血或使用止血剂或出血点作“8”字缝合止血。但不能作烧灼止轿。部位较高的出血点可作去甲肾上腺素4~6mg或新福林10~20mg稀释于200ml温盐水中保留灌肠,或用凝血酶100~1000单位加200ml温盐水中保留灌肠,一般在1~3分钟内即可止血。大量难以控制的高位出血需作外科处理。

      6.抗感染:

    有继发性感染时,需用抗生素。

      7.α2巨球蛋白:

    国内已试用α2巨球蛋白治疗放射性肠炎,效果良好。隔日肌注α2巨球蛋白6ml或每日肌注3ml,技术2个月为1疗程。用药后粘膜出血和疼痛明显好转。溃疡趋向愈合。其原理可能是通过制血浆激肽释放酶,使之减少,从而减轻毛细血管渗出和疼痛。同时α2巨球蛋白可与多种蛋白水解酶结合抑制后者对肠壁的作用。

      ㈢手术治疗

    肠狭窄、梗阻、瘘道等后期病变多需外科手术治疗。远端结肠病变,可作横结肠造口术,以达到永久性或暂时性大便改道,其结果常较单纯切开远端结肠病变为好。一般结肠造口,需经6~12个月以上,俟结肠功能恢复再关闭。

      放射性肠炎治疗注意事项

      本病诊断一般不困难,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史是诊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结合其临床表现特点以及有关检查,可明确诊断并确定其病变性质和部位。

      本病主要采取支持疗法与对症治疗。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2、饮食应限制纤维素摄入,避免进食麸质、牛奶及乳糖。腹泻严重者采用不含麸质和乳酸的要素饮食,可望取得良好的效果。

      3、严重腹泻、吸收不良和明显消瘦者,可予以静脉高营养疗法。严重贫血者可输血。

      4、由于小肠感染引起的吸收不良,可口服抗生素。

      5、肠狭窄、梗阻、穿孔、瘘管等后期病变,经内科正规治疗无效者,需及时手术治疗。远端结肠病变,可作横结肠造口术以达到永久性或暂时性粪便改道,直肠阴道瘘可自发关闭或作横结肠造口术后关闭。某些有严重盆腔性疼痛的晚期患者,如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行骶前交感神经切除术。

    放射性肠炎辨证论治

      二、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早期的胃肠反应是放射线照射后,可致津液耗损,胃肠蕴热。症见恶心、呕吐、食纳减少。治宜养阴和胃。药用旋复花、代赭石降逆止呕;沙参、玉竹、芦根养阴清热;橘皮、竹茹、薏苡仁痰和胃。另外还可配合针刺内关、足三里。

      对直肠炎认为是肠道蕴热。症见腹痛、下坠、大便带脓血。治腚滋阴清热。药用槐角、地榆、败酱草、白头翁、马齿苋解毒清热;白芍、乌梅、山楂酸甘化阴;秦皮收涩止泻。另外,可配合针刺治疗。

      对放射并发白细胞减少者,中医认为阴虚血少。症见疲乏无力,面色苍白。治宜益气养血。药用黄芪、黄精益气;当归、鸡血藤被血活血;菟丝子、枸杞、紫河车补肾生髓。另外,可用50%灵芝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4ml,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并发血小板减少者,中医认为是气阴两虚,血热妄行。症见疲乏无力,皮肤粘膜有出血现象。治宜益气养阴,凉血止力。药用黄芪、鳖甲胶、龟板胶、大枣益气养阴;白茅根、丹皮、仙鹤草、小蓟清热止血。中药保留灌肠用白芨60g,地榆炭20g,三七粉3g,加水1000ml,煎至500ml,每次50ml保留灌肠,10次为1疗程。作者曾用青黛3g,呋喃西林粉0.5g,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加水至500ml,1天1次,每次50ml,保留灌肠,10日为一疗程,对止血可收到满意效果。

  •  放射性肠炎预防

      宫颈癌镭疗时,镭置器应充分固定,避免移位,勿向阴道后壁倾倒。外照射时盆腔二照射间距不少于4~6cm。镭疗次数由3~4次转为2次为佳。有采用后装治疗机,设计特制直甩撑开器,可使直肠前壁和阴道容器分离1.5厘米,以减少直肠射线的照射量。有放射性直肠炎表现者应暂停放疗并行其他治疗。

      据报道在放射治疗前给予某些药物如硫氢基化合物能增加受辐射动物的生存率,但对人类目前尚无有实用价值的预防剂。有文献报告,去除谷胶乳蛋白乳糖的要素饮食可缓解病人的症状,增加体重,提高病人对放射的耐受性。避免致死性或严重的过量的辐射惟一的有效办法是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严禁超越最大允许量。另外,采取小剂量多次照射的办法,可能减少放射性肠炎的发生。

  • 放射性肠炎一般护理

     放射性肠炎护理

      放射性小肠炎的预后,较放射性结肠、直肠炎为差。2/3轻症患者可在4~18个月内好转或痊愈。有人认为广泛的盆腔手术如再放疗则病变组织血供更中不良,其预后常较差。据国外报道,严重的肠道放射性损伤的死亡率为22%。

  • 放射性肠炎饮食原则

    放射性肠炎饮食

      放射性肠炎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藕花生煲骨头汤

    先将骨头汤烧开去血水,再加清水,放入骨头、及其他材料。大火烧开,放小火炖2、3个小时即可。

      2、乌鸡汤

    乌鸡1只(约800克)、红枣4粒、枸杞子20粒左右、花期参片十几片、参须几条。乌鸡洗干净后切去鸡头和屁股;红枣4粒,枸杞子20粒左右,花期参片十几片,参须几条;乌鸡斩成6块,生姜一块拍扁;把所有材料放进锅里,加足清水,大火煮开10分钟后小火煮 1个半小时,放盐调味就可以啦。

      3、山栗子粥的制作材

    栗子(鲜)60克,粳米60克,山药(干)30克,枣(干)20克,姜4克。将栗子去皮与淮山(山药)、生姜、红枣、粳米一起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成粥,调味即可。

      4、参芪薏苡仁粥

    薏米60克,党参12克,枣(干)20克,黄芪20克。把党参、黄芪、红枣、粳米洗净,以冷水泡透;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

      5、丁香酸梅汤

    乌梅256克,山楂4克,陈皮2克,丁香1克,白砂糖1280克,桂皮6克。将乌梅,山楂洗净后,逐个拍破,同陈皮、桂皮、丁香一道装入纱布袋中扎口。备清水约11公升,把药包投入水中,用旺火烧沸再转用小火熬约30分钟,除去药包,静置沉淀,滤出汤汁,加入白砂糖即可饮用。

      6.放射性肠炎吃什么对身体好?

      1、多吃以下蔬菜;比如大白菜、揶菜、土豆、白花菜、西兰花、香菇等等,这些菜多吃就好;

      2、温度适宜的食物对有肠炎的人来说是最好;吃东西时要做到细嚼慢咽,这样能减轻它的负担,所以易消化;

      3、少吃多餐,保持好心情心情要好,更重要的是胃肠很怕冷,这时不能吃寒凉的食物,寒冷之物会引起胃肠的不适,如主要包括 苦瓜、番茄、茭白、荸荠、菱肉、百合、藕、竹笋、慈姑、魔芋、空心菜、蒲公英、败酱草、鱼腥草、马齿苋、蕨菜、苦菜、荠菜、香椿、莼菜、黑鱼、鲤鱼、河蟹、泥螺、文蛤、蛏子、海蜇、海带、紫菜、田螺、河蚌、蛤蜊、牛奶、豆豉、桑葚、甘蔗、梨、西瓜、柿子、香蕉等;

      4、适当吃一些维生素C。

      7.放射性肠炎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切忌吃过硬 、过烫、过冷、过辣、过黏、油炸、腌制的食物;

      2、洋葱、韭菜等有刺激性食物最好别吃;

      3、忌吃南瓜、黄豆。

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在早期肠粘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粘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