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主动脉瓣狭窄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系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后,引起主动脉瓣的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和逐渐钙化,导致主动脉瓣狭窄和开放受限。多数同时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病变;而单纯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罕见。本病约占风湿性瓣膜病的1/4,男性多见。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脏
    多发人群:风湿病患者尤为多发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治 愈 率:60%
    治疗周期:1个月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
    疾病症状:端坐呼吸,呼吸困难,劳力性晕厥
    相关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
    并发症: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治疗药品:戊四硝酯片,果糖二磷酸钠胶囊
  •   一、发病原因

      慢性反复发生的风湿热造成主动脉瓣瓣环肿胀、交界处的融合粘连,瓣尖游离缘收缩和僵硬,在瓣叶表面上可产生钙化结节,从而引起瓣口狭窄。这些病理变化常造成狭窄与反流同时存在。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多同时合并二尖瓣病变。

      二、发病机制

      主动脉瓣狭窄产生血流动力学可分为3期:

      1.左心室代偿期

    正常主动脉瓣口面积约3.0cm2,当瓣口面积缩小到<1.0cm2时,左心室排血受阻而出现收缩期负荷过度,致使左心室与主动脉间有较大的收缩期压力阶差,正常压力阶差<0.67kPa(5mmHg),轻度狭窄者为0.67~2.67kPa(5~20mmHg),中度狭窄者为2.67~6.67kPa(20~50mmHg),重度狭窄者>6.67kPa(50mmHg)以上(相当于瓣口面积缩小至正常的1/4以下,即瓣口0.8cm2以下时)。随着主动脉瓣狭窄加重,左心室向心性肥大来代偿左心室腔的压力增高。

      2.失代偿期

    由于左心室内收缩压增高引起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和心肌的氧耗量处于高水平,故明显的主动脉瓣狭窄一方面可产生心肌需氧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冠脉流量相对减少致使供氧不足,从而导致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当心肌收缩力失代偿而减弱时,则产生左心功能减退。最后随着心肌变力性下降,引起左心室扩张和射血分数降低。从而左室舒张末期压进一步增高导致肺静脉高压,产生慢性肺淤血。主动脉瓣狭窄时心肌需氧量增加和心内膜下灌注压低下,可产生心律失常、胸痛,甚至心源性猝死。成年人还可伴发冠心病而加重心肌缺血。长期肺淤血,可逐渐产生肺动脉高压,从而发生右心室肥厚和扩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

  • 主动脉瓣狭窄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1.无症状轻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需定期密切随访 ①有风湿活动者应抗风湿治疗;②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在进行牙科、胃肠道和生殖泌尿道手术及器械检查时,应进行抗生素预防。

      2.有症状主动脉瓣狭窄者处理

    ①限制体力活动,防止晕厥加重或猝死;②伴室性心动过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时,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详见心律失常);③有胸痛者需作冠状动脉造影,以诊断伴发的冠心病,此种情况应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时,注意剂量宜小,防止在原先存在心排血量减少基础上剂量过大引起外周动脉扩张,导致晕厥发生;或因动脉压下降使冠脉血流更为减少;④左心功能不全时可用利尿药,但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心排血量减少。

      3.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和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适应证

      (1)有反复发作晕厥、心绞痛史或经药物已控制的左心衰竭者。

      (2)主动脉瓣口面积<0.7cm2:跨瓣压力阶差≥50mmHg。

      (3)瓣膜本身发育完全并由交界处粘连引起的先天或后天性狭窄。

      (4)瓣膜无明显钙化:可伴有轻度关闭不全。

      二、预后

      主动脉狭窄的预后与左心室-主动脉之间的压力阶差有关。某些极轻度的瓣口狭窄,患者可终身无症状;轻度瓣口狭窄的患者,可有20~30年的无症状期;中度狭窄的患者,可有10~20年的无症状期;重度狭窄的患者也可有较长的缓慢进行的病程,但多合并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晕厥或心绞痛,当出现这两种并发症时,患者平均寿命有2~3年,某些可发生猝死。主动脉狭窄的患者最终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出现心衰后,平均寿命2~3年。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约20%可发生猝死。

  •   主动脉瓣狭窄预防

      风湿性心脏病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能有效地控制甲链咽炎的感染,就不会得风湿热、风心病就不会发生。预防主要措施有:

      1.一级预防

    指防止风湿热的初次发作。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甲链性扁桃体炎。凡发热、咽痛或不适,头痛、腹痛、咽充血和腭扁桃体有分泌物者都应在治疗前作咽拭子培养,确定有无甲链生长。如为阳性,应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

      除了青霉素过敏者,对所有病人青霉素应为首选药物,理由是:①所有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株对青霉素同样敏感;②在应用40多年后,青霉素对这种细菌的平均抑菌和杀菌浓度没有发生变化,仍在0.005μg/ml左右;③没有出现对青霉素抵抗的征象;④至今没有别的抗生素抗链球菌感染的活性和临床效果超过青霉素G;⑤青霉素相对价廉,抗菌谱较窄,因此不会抑制正常菌群,可避免二重感染,并较其他有效的抗生素副作用少。苄星青霉素适用于不能完成10天口服青霉素疗程者;有RF个人史或家族史者;或地理、社会经济环境属RF高发区的患者。单用苄星青霉素肌注较痛,用苄星青霉素加普鲁卡因青霉素混合的针剂注射时不痛。混合针剂所含苄星青霉素剂量应为:<27kg的患者为60万U,>27kg的患者为120万U。对于多数小患者,用苄星青霉素90万U和普鲁卡因青霉素30万U的混合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这种制剂不适于青春期或成人患者。对RF低发地区,可予青霉素V口服治疗。青霉素V具有酸稳定性,吸收较好,产生的青霉素血药浓度较高。对儿童和成人,剂量均为250mg,3次/d,共10天。必须强调应连续服药10天的重要性,即使服药几天后症状消失,也应服满10天。少于10天效果明显减低,但多于10天亦不能增加疗效。其治疗链球菌咽炎的疗效与口服青霉素相同或几乎相同,对成人,2次/d给药疗效不可靠,以3~4次/d为好。但最大剂量不超过1g/d。其次选用先锋霉素Ⅳ、Ⅵ 0.25g,4次/d,共10天,但对青霉素过敏休克病人不能用。四环素国内已不生产,磺胺嘧啶不能清除链球菌,因此不能用于治疗链球菌性咽峡炎。但持续应用磺胺嘧啶对预防RF复发是有效的。

      2.二级预防(风湿热复发的预防)

    对有明确风湿热病史或现有风心病者都需要连续的抗生素治疗,预防风湿热的复发。

      (1)预防期限:

    取决于复发危险性大小,一般来说,经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者,居住拥挤、医疗条件差者以及多次发作史者,复发的危险性高,预防用药时间宜长,反之,可适当缩短。已经有过风湿性心脏炎的病人心脏炎复发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应接受长期抗生素预防直至成年或终身预防。相反,没有患过风湿性心脏炎的病人复发时心脏受累的危险性低,抗生素预防几年后便可停止。一般情况下,预防应持续至病人到二十几岁或末次风湿热后至少5年。

      (2)预防方案:

      ①肌注苄星青霉素G:

    常用方案是长效青霉素制剂苄星青霉素G 120万U、肌内注射,每4周1次。在急性RF高发国家和地区,以及高危病人,最好每3周肌注1次。

      ②口服抗生素:

    RF复发危险性较低的患者,例如已到青春期末或青年期或至少5年没有风湿热复发者,可改为口服抗生素预防,按下面推荐的剂量服药:

      A.磺胺嘧啶:体重>27kg者,剂量1.0g,1次/d。体重≤27kg者,每天0.5g。副作用轻而少见,偶可致白细胞减少,宜每2周查1次血细胞计数。妊娠晚期患者禁用,因为磺胺嘧啶可透过胎盘屏障,与胎儿体内的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

      B.青霉素V:剂量为250mg,2次/d。过敏反应与肌注青霉素相同,用前宜作青霉素皮肤试验。

      C.红霉素:250mg,2次/d,适用于青霉素和磺胺药均有过敏者。

      D.中药如金银花、黄连、黄芩、黄柏、蒲公英、板蓝根、穿心莲;中成药如银黄片、银翘片、抗炎灵片、银黄针等对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均有良效,可选择应用。

      根据WH0最近报告,在1986~1990年对16个国家33651例RF或RHD患者注册进行二级预防治疗。但只有大约63.2%的病人完成了二级预防。其中95.7%的病人用长效青霉素每月肌注1次,2.1%口服青霉素、0.1%用磺胺嘧啶,2.1%用红霉素。0.3%病人对青霉素有不良反应,有53例RF复发,占0.4%病人/年。如果不进行预防,风湿热的复发率高达60%病人/年。

  • 主动脉瓣狭窄一般护理

     主动脉瓣狭窄护理

     1.使患儿清洁舒适,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易消化饮食。

      2.注意休息,1~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3.预防呼吸道感染,要定时进行翻身拍背,协助排痰。

      4.三个月后要复诊。

  • 主动脉瓣狭窄饮食原则

     主动脉瓣狭窄不要吃哪些食物

      1)高脂肪饮食

      高脂肪饮食不利于消化,会增加心脏负担,或诱发心律失常等。

      2)高盐饮食

      风湿性心脏病易发生水肿,因而必须限制食盐的摄入量,防止水肿加重,防止心脏负担增加,风心病患者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在1-5克之间较为合适。同时应少吃含钠丰富的食品如香蕉等。

      3)饮水过多

      大量的饮水、或茶、汤、果汁、或其他饮料等,会迅速增加血容量,进而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进食饮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过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时,分成几次喝,每次少一点,相隔时间长一些。

      4)刺激性食饮和兴奋性药物

      辣椒、生姜、胡椒、烟酒和大量饮浓茶,服咖啡因、苯丙胺等兴奋药,可使血压升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导致心率加快,甚至诱发心律紊乱,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肌瓣膜功能受到损害。在风心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时,尤应注意。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系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后,引起主动脉瓣的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和逐渐钙化,导致主动脉瓣狭窄和开放受限。多数同时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病变;而单纯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罕见。本病约占风湿性瓣膜病的1/4,男性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