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弓形体病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虫病是由肉孢子虫科弓形虫属的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原虫病。本病为全身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人群普遍易感,但多为隐性感染,发病者由于弓形体寄生部位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临床表现较复杂,有一定病死率及致先天性缺陷率,近年确认本病为艾滋病重要的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传染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
    疾病别称:弓浆虫病,弓形虫病,住血原虫病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颅脑,全身
    多发人群:艾滋病患者多发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80%
    治疗周期:2-4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疾病症状:斑疹,溃疡,头痛
    相关检查:寄生虫感染免疫检测,血清弓形体抗体
    并发症:慢性肺炎,心肌炎,睾丸炎
    治疗药品:乙酰螺旋霉素片,螺旋霉素片,津力达颗粒
  •   一、发病原因

      弓形体为孢子纲球虫目原虫,1971年Hutchison确认弓形体有双宿主生活周期,其中间宿主广泛,包括爬虫类、鱼类、昆虫类、鸟类、哺乳类等动物和人;终宿主则仅有猫和猫科动物。按发育形态分为:①滋养体(又称速殖体),呈新月形,大小(4~7)*(2~4)μm,近钝圆端有一核,另一端有一小副核。②包囊,在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组织内发育,囊壁富弹性,内含多个虫体称缓殖子。③假囊,在组织细胞内,内含速殖体。④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在猫等终宿主肠腔黏膜上皮细胞内发育。卵囊大小约10μm*12μm,球形或卵圆形,成熟的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各含4个子孢子。

      卵囊在猫科体内产生,内含的孢子囊对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可存活1年以上,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肠内子孢子逸出,穿过肠壁随血流或淋巴系扩散至全身,可侵入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内,以内二裂殖法进行增殖,继则形成多个虫体的集合体假囊,内含虫体即滋养体,滋养体为急性感染期常见形态。当宿主细胞破裂后,可释放出多个滋养体,再侵入其他细胞,如此反复增殖,所导致的病理损害,可引起临床发病。弓形体不仅可以在细胞浆内繁殖,也可侵入细胞核内繁殖。宿主的免疫力抵抗能减缓虫体繁殖速度,并因之虫体分泌形成富弹性囊壁的包囊,内含多个虫体称缓殖子,包囊多见于脑及骨骼肌,为弓形体在中间宿主的最终形式,可存活数月到数年甚或宿主一生,呈隐性感染状态。近年发现人类弓形体病的弓形体株基因型有三类,Ⅰ型株以先天性弓形体病为多见、Ⅱ型株主要见于一般弓形体病包括艾滋病患者、Ⅲ型株主要见于动物。

      二、发病机制

      弓形虫的毒素有:弓形虫毒素、弓形虫素、弓形虫因子。其中弓形虫素具有致畸作用。弓形体直接损害宿主细胞,宿主对之产生免疫应答导致变态反应是其发病机制。弓形体滋养体能分泌穿透增强因子,主动攻击使细胞壁发生变化而进入细胞内,使其受损。宿主对之可产生一定免疫力,消灭部分虫体,而部分未被消灭的虫体常潜隐存在于脑部、眼部,并形成包囊。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时,包囊破裂后逸出的缓殖子进入另一些细胞进行裂殖,形成新的播散。包囊可因内含的缓殖子增殖而膨大挤压周围组织器官,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弓形体在感染后,可使宿主的T细胞、B细胞功能受抑制,以致在急性感染期虽存在高浓度的循环抗原,但可缺乏抗体。且特异性抗体的保护作用有限,其滴度高低对机体保护作用并无重大意义,仍有再感染可能。由于细胞免疫应答受抑制,T细胞亚群可发生明显变化,症状明显者,T4/T8比例倒置。而NK细胞活性先增加后抑制,但所起的免疫保护作用不明显。近年研究发现IFN、IL-2均具有保护宿主抗弓形体的作用。免疫反应Ⅱ、Ⅲ、Ⅳ型在弓形体病变中均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病理改变

      从虫体侵入造成虫血症,再播散到全身器官和组织,在细胞内迅速裂殖,可引起坏死性病变与迟发性变态反应,形成肉芽肿样炎症,多沿小血管壁发展而易引起栓塞性病变。弓形体入侵主要部位肠道一般不引起炎症。最常见的病变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滤泡增生;肝脏间质性炎症或肝细胞损害,黄疸、肝脏肿大;急性心肌炎、早搏、心绞痛;间质性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早期见脑部散在多发性皮质的梗死性坏死及周围炎症,小胶质细胞增生可形成结节,血栓形成及管室膜溃疡,以致导水管阻塞,形成脑积水,此外还可引起脑钙化。视网膜脉络膜炎较常见。尿路感染时尿中可出现红细胞。

  • 弓形体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现常用磺胺类、乙胺嘧啶、螺旋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多需联合用药,方可取得一定的杀灭速殖子作用。但药物治疗还存在着疗程长,毒副反应较多,不能消灭包囊,复发率高不能根治等问题。

      磺胺类似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SMZco)为治疗弓形虫病的首选药物,用量为成人960mg/d,分两次服用,15天为一疗程,间歇5天后再次疗程,一般应进行3~4个疗程。

      可用乙胺嘧啶和磺胺甲氧嘧啶联合治疗,每个疗程1月,间隔1月再进行第二疗程。其用法为磺胺药每日2~4g,乙胺嘧啶每日50mg,2d后减为每日25mg,由于乙胺嘧啶是叶酸拮抗剂,为防止或减少副作用,应同时加用叶酸5~10mg/d。乙胺嘧啶可致畸,孕妇忌用。

      孕妇及耐药者可服螺旋霉素,3~4g/d,分四次服,连服2月或直至分娩,多用于防止胎儿先天性感染。亦可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SMZco)交替使用。

      阿奇霉素对抢救重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用量为10mg/kg首剂顿服后,5mg/kg,4次/d共5天为1个疗程,必要时5天后再服1个疗程。

      也可试用双氢青蒿素,成人40mg,2次/d,6天为一疗程,间歇5天再服1个疗程。也可用林可霉素,每日600~900mg。

      二、预后

      取决于宿主受累的器官及免疫状态,多器官受累以及有免疫力低下者预后甚差,死亡率高。单纯性淋巴结型预后多良好,眼弓形体病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弓形体病辨证论治

      三、弓形体病中医偏方

      常山109g、槟榔79g、柴胡69g、麻黄59g、甘草59g、桔梗69g。常山、槟榔先用文火煮20分钟,再加入柴胡、桔梗、甘草同煮15分钟,最后放入麻黄煎5分钟,去渣候温灌服。可视病情每天服药1~2剂,连服2~3天。功能退热杀虫。

  •   弓形体病预防

      妥善处理家畜、家养宠物(尤其是猫)的粪便,防止污染食物水源,接触动物排泄物后要认真洗手。个人注意饮食卫生,不饮生水,勿食未煮熟的肉食,生熟食品用的刀具、菜板不要混用。儿童不要玩猫、狗等动物。在严重流行区可对猫狗进行药物预防。

  • 弓形体病一般护理

    弓形体病护理

      个人注意饮食卫生,不饮生水,勿食未煮熟的肉食,生熟食品用的刀具、菜板不要混用。

  • 弓形体病饮食原则

    弓形体病饮食

      1、病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砂仁牛肉片

      [原料]

      牛肉500克,砂仁、陈皮、桂皮、胡椒粉各5克,生姜20克。

      [制作]

      牛肉洗净切成大块,与砂仁、陈皮、生姜、桂皮等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文火炖煮至牛肉烂熟时加入胡椒粉、葱、盐,稍煮去火,取出牛肉切片食用。

      山楂鱼块

      [原料]

      鲤鱼肉300克,山楂片25克,鸡蛋1个,调料适量。

      [制作]

      鱼肉斜刀切成瓦片块,加黄酒、盐腌15分钟,放入用鸡蛋与淀粉搅匀的蛋糊中浸透,再沾上干淀粉,入爆过姜片的温油中氽熟捞起;山楂片加少量水溶化,加白醋、辣酱油、白糖。淀粉制成芡汁,倒入有余油的锅中煮沸,倾入炸好的鱼块,用中火急炒,待汁水紧裹鱼块,撒上葱花即可。

      莲肉粳米膏

      [原料]

      莲肉、粳米各200克,茯苓100克,砂糖适量。

      [制作]

      粳米、莲肉同炒熟,与茯苓研为细末;砂糖加水,用文火熬至较粘稠时,调入上末为膏。

      鲚鱼豆豉汤

      [原料]

      鲚鱼500克,生姜3片,胡椒粉1。5克,豆豉6克。

      [制作]

      鲚鱼洗净;豆豉煮沸后,入鱼及姜、胡椒粉,煮至鱼熟。

      2、适宜食物

      注意饮食卫生,肉类要充分煮熟,避开生肉污染熟食。

      多喝开水。

      3、不适宜食物

      忌食生水、生食物。

弓浆虫病,弓形虫病,住血原虫病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虫病是由肉孢子虫科弓形虫属的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原虫病。本病为全身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人群普遍易感,但多为隐性感染,发病者由于弓形体寄生部位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临床表现较复杂,有一定病死率及致先天性缺陷率,近年确认本病为艾滋病重要的致命性机会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