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早期复极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RS)是一种较常见的正常心电图变异。主要表现为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心电图上ST段抬高,酷似变异型心绞痛、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心包炎等图形易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疾病别称:早期复极综合症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脏
    多发人群:青壮年多见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10%
    治疗周期:10-3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疲劳,电生理异常,心悸
    相关检查:体温,心电图,胸部平片
    并发症:
    治疗药品:硝酸甘油溶液,盐酸胺碘酮片,盐酸胺碘酮片
  •   一、发病原因

      1936年Shipley和Hallarua首先注意到在部分受检心电图患者中,ST段有特征性的抬高,而这部分患者临床又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根据。近些年,随着心电图的广泛应用,ERS的检出率不断提高。目前认为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强有关。这种改变应属于正常变异。

      二、发病机制

      ERS的发生机制迄今尚未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心电复极的变异 有人认为ERS系因心内膜下部分心肌在整个心室除极尚未结束提早复极的结果。多见于前壁心外膜下心肌,故ST段移位以V2~V4为显著,因而称之为早期复极综合征。

      2.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ERS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运动员,绝大多数有心动过缓,睡眠时ST段升高更为明显。但用阿托品并不能使ERS的特征性心电图消失,而运动或体力应激时,随心率增快,ST段可降至正常,甚至全部ERS的特征消失,故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迷走神经的影响减弱有关。

      3.可能与附加的房束道有关 有些研究者认为,ERS可能存在房束道,是预激综合征(WPW)的一个亚型,因为部分ERS可见P-R(Q)间期略短,>0.12s,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时,ERS消失。但目前尚无组织学的发现加以证实。< p>

      4.与心外膜机械刺激有关 AбoKyMoB报道71例ERS病人中有15例存在着膈疝、食管憩室或左侧膈肌顶部松弛,故15人的ERS产生可能与心外膜受刺激所致。

      5.国内有报道一家兄弟7人均有家族性早期复极综合征,故不排除ERS有先天性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

  • 早期复极综合征一般治疗

      一、治疗

      ERS是良性心电图变异,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若合并神经循环异常,可给予对症处理,胸痛可给予止痛剂,严重时可给予硝酸甘油制剂,若出现心律失常可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二、预后

      ERS只是正常心电图变异,预后良好,ST段抬高随年龄增长,可减轻或恢复正常。

  •   本症因属于正常变异,故无有效的预防方法。在临床工作中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或变异型心绞痛等鉴别,否则会给受检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威胁。

  • 早期复极综合征一般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 早期复极综合征饮食原则

      1、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食疗方:

      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可进行适量的运动

      2、早期复极综合征最好不要吃什么食物?

      忌烟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早期复极综合症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RS)是一种较常见的正常心电图变异。主要表现为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心电图上ST段抬高,酷似变异型心绞痛、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心包炎等图形易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