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肺真菌病的感染途径有三:①内源性:如放线菌及念珠菌存在于正常人口腔及上呼吸道内,如口腔卫生差,机体抵抗力低,能侵入肺部引起感染;②外源性:吸入带有真菌孢子的粉尘而感染,如卡氏菌病、曲霉菌病和隐球菌病;③继发性:在体内其他部位的真菌病经血行或淋巴系统播散至肺部,膈下的病变也可直接蔓延至肺部,如放线菌病。
二、发病机制
真菌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孢子随尘土飞扬,易吸入呼吸道,呼吸道正常时也有真菌存在,所以取痰或分泌物做涂片或培养,查到的真菌未必是致病菌。病人在同时或先后常夹杂细菌病毒等感染,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或漏诊,实际工作中常是根据具有“机会感染”因素: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等,在其他诊断不能完全说明病人的情况时才想到真菌感染。真菌侵入肺后产生炎症改变,基本病理变化是凝固性坏死,细胞浸润和化脓,慢性感染,有肺纤维化或肉芽肿形成。
肺真菌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肺真菌病的治疗包括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去除诱发因素、提高全身抵抗力等,需要手术的不多。
1.肺放线菌病 青霉素治疗本病有效,早期确诊治疗适当的可以痊愈。因病变区有纤维瘢痕组织,血供差,需长期治疗(疗程1~3个月,甚至更长至病灶痊愈),大量药物(青霉素每天600万~2000万U)。此外可合用磺胺类药及碘化钾,链霉素、氯霉素也有效。 放线菌感染已造成组织破坏,形成脓肿的需手术治疗,包括胸壁脓肿引流,脓胸引流,窦道及肋骨切除等,手术前后均需给大量青霉素治疗。
2.肺曲霉球病 须用两性霉菌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曲菌球是否手术要全面考虑原发病变的情况,如已有咯血,必须切除。术间要注意胸腔曲霉菌污染及经支气管播散问题。近年来常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控制曲霉菌球的大咯血,疗效较好,但与其他病种大咯血的栓塞治疗比较,曲霉菌球的大咯血复发率较高。血止后如患者全身及肺部情况允许手术的,仍以肺切除为佳。
3.肺诺卡菌病 治疗上磺胺嘧啶为首选药物,视病情轻重给4~9g/d,使药物血浓度达到0.1~0.15mg/L。给药量需足够,疗程6~12个月,1个月后如病情好转可适当减少药量。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及庆大霉素等也有效。磺胺类与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有协同作用。局限性病变及有脓肿形成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可行肺切除及引流。
二、预后
肺真菌病预后较好。
(1)有肺炎病史但演变不典型,经正确使用抗生素疗效欠佳。
(2)年老体弱者,特别是在大量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药物后产生的肺部感染。
(3)X线显示两中下肺斑片状阴影,经治疗未见吸收好转。
(4)出现典型鹅口疮、痰呈乳白色或灰白色、粘稠透明似冻胶状,应注意肺念珠菌感染。
肺真菌病一般护理
饮食要注意营养成分,多补充蛋白质类食物。有心力衰竭者,则应注意忌盐。若长期饮食量较少,又用利尿剂者应注意补充钾离子。食品中以桔子、香蕉、鲜蘑菇等钾离子含量较高。
作好病人每天进食量、饮水量和大小便排出量的记录。
禁止吸烟,避免烟尘和有害气体吸入。
康复期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可作腹式呼吸。因为病人利用胸腔呼吸肌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已达到极根,必须充分调动腹部膈肌辅助呼吸功能,提高吸氧量和有效通气量,才能弥补通气不足,减轻症状
肺真菌病饮食原则
多服一些维生素及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外,还可服用一些具有保湿、清肺热功用的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山药、百合、白木耳、川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