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酒综合征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有躯体依赖的酗酒者,在戒酒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失去酒精的抑制作用,产生大脑皮质和(或)β-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所致。
二、发病机制
1.酒精性震颤(alcoholic tremulousness) 发病机制被认为是戒酒后中枢和周围神经β-肾上腺素能受体过度兴奋所致。即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高,使骨骼肌收缩速率增加,因而干扰了神经-肌肉的传导或肌梭活性,致使这些患者的震颤强度增加。
2.戒酒性癫痫(alcoholic withdrawal seizure) 发病机制不清。有人提出各种不同的发病机制,包括低镁血、碳酸血症和其他各种代谢紊乱等均可在癫痫活动期内出现。但这些机制均未被证实,补充镁离子等措施亦不能预防其发作。
3.震颤谵妄(delirium tremens,DT) 是在慢性酒精中毒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急性脑病综合征,可由外伤、感染等一些减弱机体抵抗力的因素所促发。
戒酒综合征一般治疗
戒酒综合征西医治疗
一、治疗
1.就治疗措施而言,
鉴别轻度戒断症状和震颤谵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轻度戒断症状本质上是良性的,对镇静药物反应好,而震颤谵妄死亡率高,对药物相对反应不良。对于轻微戒断症状治疗的原则是保证休息和睡眠,对于震颤谵妄患者的治疗则在于减轻精神过度紧张。
2. 苯妥英(苯妥英钠)对戒酒性癫痫确有防治作用。
可先用负荷量100mg静注或口服,分2~3次给予,相隔1~2h。然后用300mg/d维持,连用3天。当发作的危险过去后,可逐渐减量,1周后可停药。如患者对苯妥英(苯妥英钠)过敏,可改用卡马西平,但巴比妥类药物应慎用,因可能有增加呼吸抑制的危险。
3.震颤谵妄的治疗
(1)应仔细检查患者有无外伤(特别是脑撕裂伤和硬膜下血肿)、感染(肺炎或脑膜炎)、胰腺炎和肝脏病变,这些并发症非常常见,而且较严重,应进行颅脑、胸部X线照相和CT扫描,常规行腰穿检查。对于严重型的震颤谵妄患者,应每隔30min记录1次体温、脉搏和血压,以便及时发现周围循环衰竭和高热,这些因素加上外伤和感染常是造成死亡的原因。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全血、体液和升压药物。高热状态除针对感染治疗外要求用冰帽或冰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在治疗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极度焦虑不安和大量出汗,每天需液体6000~8000ml,其中生理盐水1500~2000ml,应监测一些电解质的改变。如果血清钠很低,补钠应特别小心以防造成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对于罕见的低血糖,应快速补给葡萄糖。有酮症酸中毒但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者通常能够很快恢复,不用胰岛素。
(2)须注意酗酒者应用葡萄糖溶液具有特别的危险性。静脉给予葡萄糖可耗竭维生素B1的最后贮备,诱发Wernicke脑病。震颤谵妄并非由维生素缺乏引起,但酗酒者一般饮食失调,食入糖类较高(酒精分解为糖类),维生素B1含量较低,体内B族维生素储备又可因胃肠炎、胰腺炎和腹泻进一步减少。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给予葡萄糖的同时最好给予B族维生素。
二、预后
轻度戒断症状一般是良性过程,预后较好,而震颤谵妄预后较差,一旦发生并发症,则病死率会明显升高,常死于高热、肺炎或心力衰竭等。部分病例出现震颤谵妄后不能完全恢复,病程进展至威尼克脑病或柯萨可夫综合征约占15%。没有并发症的病例经及时处理病死率为3%~4%。
戒酒综合征预防
少量合理饮酒对人体可能有一定益处,避免长期大量饮酒是预防酒精中毒性神经疾病的主要措施。对戒酒综合征的预防主要是早期及时诊治,防止并发症。
戒酒综合征一般护理
戒酒综合征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戒酒综合征饮食原则
戒酒综合征饮食保健
1、戒酒综合征的食疗方:
活黄鳝一条,放入一瓶白酒内,浸泡两天后服此酒,一次1--2两,一日3次,将此酒服完后,永远再不想喝一滴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