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吞气症

    吞气症(Aerophagia)是指婴儿在吮奶时吸入大量的空气,吞下的空气聚集在胃下部,奶液则留在胃上部,空气不能及时逸出,而进入小肠和大肠,使肠壁肌肉产生阵发性痉挛,引起腹部不适或剧烈腹痛。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内科,神经内科
    疾病别称:婴儿吞气症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婴幼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对症治疗、饮食治疗
    治 愈 率:80%
    治疗周期:2-4周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 0—— 600元)
    疾病症状:烦躁不安,放屁频频,食欲下降
    相关检查:胃肠道CT,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并发症:小儿呕吐
    治疗药品:参松养心胶囊,颈痛颗粒,颈痛片
  •   一、病因:

      1.奶头括约肌紧张(30%):

      母亲的奶头括约肌过度紧张,出奶太慢,或者奶头太短甚至内陷,小儿吃奶时不易吃到奶,于是用力吮吸,在此过程中就吞入了大量的空气。

      2.喂奶姿势不当(30%):

      有些家长喂奶姿势不当,奶瓶斜着,奶嘴没有充满乳汁,小儿在吸奶过程中,同时也吸入了大量的空气。

  • 吞气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母亲在喂养时要采取合适的体位,不能卧位,采取立位或坐位较为合适。

      2.母亲的奶头括约肌过度紧张、出奶太慢,或者奶头太短甚至内陷都是吞气症的诱因,所以母亲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乳头,及时纠正,为哺乳做好准备。

      3.吞气症好发于性情急躁的孩子,所以在喂奶前应给予精神上的抚慰,使其情绪稳定,不要在孩子哭闹、情绪激动时喂奶。

      4.发生婴儿吞气症时,可用湿热毛巾敷在小儿腹部(注意不可烫伤),或用手轻轻按揉,肠痉挛会很快消失。

      5.大部分患儿出生6个月后症状会自行消失。

  •   一、预防:

      注意定时给孩子喂奶,饮食有规律,不要让孩子饿得太久。

      要注意喂奶的方法与姿势,人工喂养时,让奶嘴充满乳汁,母乳喂养时,母亲不宜取卧位,而要采取立位或坐位。

      每次喂奶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哺乳后应将小宝宝竖直抱起,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其背部,使吞入的空气迅速排出,然后把宝宝放在床上,取右侧卧位。

      少吃产气与酸性食物,通常会有婴儿吞气症的宝宝,都是肠胃较虚弱、敏感的,因此除了要注意喂奶的相关照护以外,副食品的选择也要避免产气食物与酸性食物,才不会刺激已经很敏感的肠胃。产气食物包括洋葱、蛋黄、豆腐、肝脏等,酸性食物则有柑桔类、凤梨、高纤维蔬菜等。

  • 吞气症一般护理

      一、护理:

      发生婴儿吞气症时,可用湿热毛巾敷在小儿腹部(注意不可烫伤),或用手轻轻按揉,肠痉挛会很快消失。

  • 吞气症饮食原则

      一、饮食保健:

      1. 母亲乳头的按摩

      在喂奶前用手掌轻轻按摩乳头,依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各画圆按摩约10次,放松乳头括约肌,并轻轻提拉乳头,让宝宝吸奶时较轻松,才不会又吞入过量空气。

      2. 少量多餐,并先安抚孩子的情绪

      为了避免孩子因为急着喝奶,更容易吸入空气,因此可改少量多餐的方式喂食。例如由四小时喂140 ml,改成两个小时喝70ml。这样就不用让孩子因肚子太饿而喝得很急,也不会因为一次喝很多,导致肠胃太胀而不适。

      另外,建议妈咪在喂食前,可以给孩子来个“喂前仪式”安抚孩子的情绪。可以把放点轻柔的音乐,然后温柔地跟宝宝说:“要喝奶啰!宝宝要慢慢喝,才会健康长大!”然后再开始喂食。

      3. 餐后排气

      在喂完奶之后,不要直接让孩子躺下,应将之直立抱着,把头靠在大人肩上,然后手掌弓成杯形轻拍宝宝的背部,帮助把他胃里的空气排出来。拍气完之后,让孩子用右边侧躺,并将头部垫高,避免孩子打嗝或溢奶时噎到,也能帮助让胃里的奶汁流入肠子。

婴儿吞气症
吞气症(Aerophagia)是指婴儿在吮奶时吸入大量的空气,吞下的空气聚集在胃下部,奶液则留在胃上部,空气不能及时逸出,而进入小肠和大肠,使肠壁肌肉产生阵发性痉挛,引起腹部不适或剧烈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