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搏动可发生于正常人。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均可引起发作,亦可无明显诱因,洋地黄、钡剂、奎尼丁、拟交感神经类药物、氯仿、环丙烷麻醉药等毒性作用,缺钾以及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都可引起。冠心病、晚期二尖瓣病变、心脏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常易发生过早搏动。
可能通过多种方式产生。
(一)异常自律性所致冲动形成异常 ①在某些条件下,如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处时由于魏登斯基现象,使该处阈电位降低及舒张期除极坡度改变而引起过早搏动。②病变心房、心室或浦顷野纤维细胞膜对不同离子通透性改变,使快反应纤维转变为慢反应纤维,舒张期自动除极因而加速,自律性增强,而产生过早搏动。
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使该处阈电位水平下移,因而异位起搏点舒张期除极在基本节律起搏点之前达到阈电位而引起早搏
(二)折返现象——环行折返或局灶性微折返 如折返途径相同则过早搏动形态一致;如折返中传导速度一致,则过早搏动与前一搏动的配对时间固定。
(三)平行收缩
(四)触发激动(triggered activity)
心脏早搏 一般治疗
心脏早搏西医治疗
1.无心脏病的病人
室早并不增加其死亡率。对无症状的孤立的室早,无论其形态和频率如何,无需药物治疗。
2.对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
应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需紧急处理的室性早搏可静注50-100mg利多卡因,直至早搏消失或总量达250mg为止。心律失常纠正后可按需要每分钟滴入1-3mg,稳定后可改用口服药物维持。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后数分钟内即起作用,持续15-20分钟。治疗剂量对心肌收缩力、血压、房室或室内传导影响不大。副作用有头晕、嗜睡。大剂量可引起抽搐、呼吸或心搏抑制并可加重原有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有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心力衰竭者慎用。
3.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
除停药外,静脉注射苯妥因钠或静脉滴注氯化钾常有效。低钾引起的早搏,应积极去除原因,纠正低血钾。
4.奎尼丁晕厥或锑剂治疗中出现的室性早搏
应立即停用奎尼丁或锑剂。口服药物可选用:
1)慢心律。
2)β受体阻滞剂。
3)洋地黄类
适用于由心力衰竭而非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
4)普鲁卡因酰胺。
5)常见药
胺碘酮、双异丙吡胺、心律平、安他心、常咯啉,室安卡因,乙吗噻嗪及英卡胺等。
5.房性早搏应积极治疗病因
去除诱因并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1)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如心得安。
2)异搏定
以上两类药物对低血压和心力衰竭者忌用。
3)洋地黄类
适用于伴心力衰竭而非洋地黄所致的房性早搏,常用地高辛0.25mg,1次/日。
4)奎尼丁
5)苯妥因钠0.1g
3次/日。
6)胺碘酮
房室交界处性早搏治疗与房性早搏相同,如无效,可试用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
心脏早搏预防
首先要保持规律的生活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不要过度熬夜,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或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散步,打太极拳,利用一些健身器械进行健身训练将为你的身体带来长久的益处。
1、要戒烟及避免大量饮酒,因为吸烟及饮酒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诱发因素。
2、要保持情绪稳定,要摆正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关系,情绪高度紧张及大起大落是引起功能性“早搏”的主要诱因。
3、要定期到医院体检,一旦发现心悸,漏跳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心脏早搏 饮食原则
心脏早搏饮食保健
1、银耳15-30克,瘦猪肉200克,大枣10枚。共入锅炖烂,加食盐调味佐餐。
2、莲子肉、白糖各适量,隔水炖服。亦可磨粉蒸糕,晨起做早餐食用,每次服食50-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