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猝死

    猝死系一临床综合征。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大多数发生在急性发病后即刻至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者,主要由于原发性心室颤动,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功能者。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心胸外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
    疾病别称:CHD,心性猝死综合征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脏,颅脑,全身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疲乏,心脏猝死,呼吸困难
    相关检查:心电图
    并发症:老年人心脏猝死
    治疗药品:地高辛片,心肝宝胶囊,心肺复苏机
  •   一、病因

      1、冠心病:是心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

      2、心肌炎:重症心肌炎时可有心肌弥漫性病变,导致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3、原发性心肌病:病变以侵犯心室为主,也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

      4、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病人约25%可致猝死。

      5、QT间期延长综合征:包括先天性耳聋,继发性者常见原因为低血钾、奎尼丁、胺碘酮药物影响。

      6、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常引起快速心律失常。

      7、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畸形:如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侧冠状窦或与右冠状动脉相连。

      8、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当旁道不应期越短,发生房颤时就越有可能转变为恶性心律失常-室颤而猝死。

      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因冠状病、心肌炎、心肌病、引起窦房结动脉缺血、退行性变、致窦房结缺血、坏死、纤维化。

  • 猝死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猝死的抢救:一旦作出猝死的诊断、应立即进行抢救。

      1、心肺复苏。

      1)叩击心前区:在心前区用拳叩击三下,对刚发生心脏停搏病人,部分可复跳,如不复跳,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术者以左后掌根部置于病人胸骨的下半段的2/3处,将右手掌放在左手背上,双手有节奏地按压,借助身体下压的力量,有节奏地每分钟按压60-70次,避免用力过大引起肋骨骨折。

      3)口对口人工呼吸:术者一手托起病人颈部,使头部尽量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深呼吸后对准病人的口用力吹出,每分钟12次(每按压心脏4-5次,作口对口人工呼吸1次)。

      2、心肺复苏后的处理。

      1)心律、血压、心功的恢复:

      (1)心律失常的处理: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伴发心搏骤停可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药物治疗无效时,可用人工心脏起搏。

      (2)低血压的处理:对低血压本身可静脉滴注间羟胺或多巴胺或并用氢化考的松。

      (3)心力衰竭的处理:可根据病情及有无服用洋地黄制剂情况,给予西地兰或地高辛。

      3)肺部感染的防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预防肺部感染。

      4)脑缺氧的防治:为减轻心脏停搏对脑组织的损害,应尽早防治脑水肿。具体方法:应争取尽早(在5分钟内)用冰帽保护大脑,作选择性的头部降温。

      5)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尽快纠正休克或低血压,纠正酸中毒,早期应用利尿脱水剂如:甘露醇、速尿等。

  •   1、预防

      心源性猝死预防

      (1) 日常生活应注意保健,要讲究科学,不可由着性子和个人喜好来安排衣食住行。饮食结构要合理,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少吃胆固醇高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食含维生素C 丰富的蔬菜、豆制品等。烹调多用植物油,菜肴少放盐,口味清淡为好。要注意防止便秘,这不是一件小事, 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增加,影响心脏,极易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

      (2) 定期体检。应随时检查血压、血脂。因为血压过高不仅可突然诱发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血脂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而动脉硬化常可导致冠心病和心肌梗死。要坚决控制体重。有资料显示, 体重超过标准20%, 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加1 倍。

      (3) 保持情绪稳定, 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情绪乐观、性格开朗、随遇而安。脾气暴躁、易发火动怒的人, 血压波动剧烈, 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4) 预防心梗。首先要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远离和消除如下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

      ( 5) 心梗发作时, 通常会伴有一些疼痛, 大部分病人会出现持续性的胸痛, 并超过半个小时, 且疼痛的程度比一般心绞痛更重, 伴胸闷、窒息感、濒死感、大汗、全身无力。有的病人还会出现牙疼、胃疼、头疼或是上腹疼等。病人出现上述情况, 应呼叫120 急送医院。

      ( 6) 药物自救。有冠心病的人, 要随身携带装有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药物的保健盒, 在疾病发作之初可立即服用, 以减轻发病的严重程度。此外, 冠心病人每日服用肠溶阿斯匹林片50 毫克, 对预防猝死也有效。

      ( 7) 中药调理。中医的活血通络、软坚散结、益气养血、宽胸理气、芳香开窍等方法, 可以改善心肌供血, 营养心肌, 预防血栓形成, 软化冠状动脉, 改善心功能, 预防心肌梗死。

      ( 8)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大多数心性猝死由原发性心室颤动所引起,因此,积极处理和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是一个合理的途径,但是,经过临床心血管医生大量的观察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的患者并未显示猝死率减低;而且,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均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不主张不经选择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应该①通过心电生理试验检出有猝死危险的患者,例如这类病人可诱发心室颤动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②通过心电生理药物试验选用对该患者的心律失常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并观察该药是否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2、冠心病心性猝死的全面预防

      (1)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在欧州1970年某研究中心指出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肌梗塞的病死率,大型有对照组的临床实验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后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其一年内存活率比对照组增加。多数学者提倡长期应用,因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同时,具有膜稳定性,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 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对有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病例,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应用球囊扩张狭窄部位,使冠状动脉供血明显改善。对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或三支以上冠状动脉严重狭窄以及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室壁瘤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及室壁瘤切除,可降低心性猝死的发生率。

      (3)植入体内埋藏式的自动心脏除颤器 这是一种新的方法,初步取得效果,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时,自动心脏降颤器的电极可根据感知的心电,发出25焦耳的电能进行电复律,这样既可治疗室颤又可达到防止猝死的目的。

      3、急救

      心肺复苏:在胸部外面用力快速按压,每次压下5厘米以上,一分钟100次以上。将被救者头部后仰,观察呼吸情况,按压30次后随即进行

      2次人工呼吸。如此30:2重复进行,直到急救人员来到。复苏过程中尽量不要停止胸外按压,保证按压的深度和频率。

  • 猝死一般护理

      对于静息状态的猝死的预防,首先应防止心肌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增加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增加抗心电干扰能力,同时也要尽力减少或避免电磁波的干扰。

  • 猝死饮食原则

      1、预防猝死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选择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牛奶、大豆等。宜吃植物食用油如花生油、菜子油、玉米油等,多食富含食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多食新鲜瓜果。

      2、预防猝死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控制甜食,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CHD,心性猝死综合征
猝死系一临床综合征。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大多数发生在急性发病后即刻至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者,主要由于原发性心室颤动,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功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