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在超声心动图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式之后,心包积液在病人中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可高达8.4%。大部分心包积液由于量少而不出现临床征象。少数病人则由于大量积液而以心包积液成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当心包积液持续数月以上时,便构成慢性心包积液。导致慢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有多种,大多与可累及心包的疾病有关。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疾病别称: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症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脏
    多发人群: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以更年...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呼吸急促,心前区隐痛,胸痛
    相关检查:M型超声心动图,心包积液检查,心电图
    并发症:脑出血,感染性心内膜炎
    治疗药品:舒心口服液,丹香冠心注射液,安宫牛黄丸
  •   一、病因

      心包积液的常见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者包括结核、病毒(柯萨奇、流感等病毒)、细菌(金葡菌、肺炎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霉菌等)、原虫(阿米巴)等;

      (2)非感染者包括肿瘤(尤其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纵隔肿瘤等)、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心脏损伤或大血管破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减、尿毒症、痛风等)、放射损伤、心肌梗死后积液等。

      大多数心包积液顽固难治,难以彻底根除。明确病因,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可使心包积液缓解或根治。

  • 心包积液一般治疗

      一、内科治疗

      对于治疗方案缺乏统一的意见,大多取决于治疗者的个人经验。药物治疗包括应用激素、抗炎药、抗结核药以及其他病因治疗。在没有症状时也可以不用药物而予以观察。

      心包穿刺可减轻症状,可抽取心包内液进行分析以助于诊断和治疗,但其本身的治疗效果并不确切,已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二、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已有的或可能发生的心包堵塞,清除心包积液,减少心包积液复发的可能,防止晚期心包缩窄。

      本病在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行心包引流及心包切除。

      1.经剑突下心包引流 操作简便迅速、损伤较小、近期效果明确,肺部并发症较少,适宜危重病人、高龄病人;但术后心包积液的复发率较高。为减低复发率,可增加心包切除的范围。

      经剑突下心包引流的方法已有160余年的历史,在本世纪70年代始将其称为心包开窗。然而,心包开窗的治疗机制,只是近数年才得以明悉。研究表明,在持续充分引流的基础上,心外膜与心包之间出现纤维粘连,心包腔消失,是心包开窗具有长期疗效的原因。

      经剑突下心包引流的技术:切口起自胸骨下端并向下延伸,共长约6~8cm。正中切开腹白线上段,显露并切除剑突。钝性分离胸骨后壁与心包前壁之间的疏松组织。以外牵开器显露上腹部切口,以一直角拉钩拉起胸骨下端。切开心包前壁,吸除心包内液。将心包切除约3cm×3cm,完成心包开窗。经切口旁另作一小切口放置心包引流管。缝合切口。心包引流管留置4~5d。

      2.经胸心包部分或完全切除、胸腔引流 本方法引流 完全,复发率低。由于切除了较多心包,减少了产生心包积液和产生心包缩窄的根源,因此手术效果确切可靠。但手术损伤较大,可能出现肺部及切口并发症。

      心包部分或全部切除的手术操作:可经胸骨正中切口,亦可经做左前或右侧开胸。

      ⑴部分切除:上方起自心包在大血管的反折处,下方近膈肌;左右向两侧切除达两侧膈神经前方1cm。

      ⑵全部切除:上方起自心包在大血管的反折处,下方至膈心包的中点;右侧切除至右膈神经前方1cm,左侧切除至左肺静脉,注意保留左膈神经勿受损。

      心包切除后引流管经胸腔引出,术后保留4~5d。

      3.使用胸腔镜(VATS)的心包切除、胸腔引流 可在较大的范围切除心包,损伤甚小,引流满意。术后并发症较少。但麻醉较复杂。

      应用胸腔镜行心包切除的要点:病人全麻,气管内双腔管插管,右侧卧位,右侧肺通气,左侧胸膜腔开放、左肺萎陷。首先经第七肋间穿入10mm套管针以扩张肋间径路放入胸腔镜摄像机。行胸腔内探查。然后沿腋前线经第六肋间放入钳夹器,经第五肋间放入剪切器。在手术中可应用约8cm水柱持续正压的二氧化碳吹入以使肺萎陷并保持之,以利于显露心包。辨认膈神经,在其前、后方各作切口,切除心包共约8~10cm2。注意勿伤及左心耳。钳夹出切除之心包片。在心包切除处放置引流管经肋间引出,术后保留2~3d。

      手术效果

      评判手术效果的标准包括:①是否出现有症状的复发性心包积液;②是否出现心包缩窄;③是否出现再次心包手术的指征。

      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的病人经外科治疗后,症状缓解,心包积液大多消失。

      目前认为,上述几种心包切除的范围有明显区别。但在手术的近期效果上未发现有明显区别。如果综合考虑到手术的效果和损伤则胸腔镜手术优于剑突下引流。对于不同术式的选择主要依据病人的整体状况和外科医师的经验与习惯。在远期效果,剑突下心包引流的复发率略高于经胸手术;而胸腔镜手术的结果还有待观察。

  •   心包积液多为慢性的心包积液,因为需要长期的自我保健,才能预防做到早预防。心包积液的是长久性的一种习惯积累起来的而引发的疾病。所以养成好的习惯很重要。

      如下: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

      2、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3、必须在重油烟处工作的人,尽量保护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时出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每年起码做一次检查等。

      4、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

  • 心包积液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

      1.休息与卧位患者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认真做好一级护理。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保持大便通畅见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4.高热护理及时做好降温处理,及时更换患者衣裤,定时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 心包积液饮食原则

      1.哪些事物对身体好:

      1)蜂王浆

      备注: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症
心包积液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在超声心动图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式之后,心包积液在病人中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可高达8.4%。大部分心包积液由于量少而不出现临床征象。少数病人则由于大量积液而以心包积液成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当心包积液持续数月以上时,便构成慢性心包积液。导致慢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有多种,大多与可累及心包的疾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