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1984年Murray分析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所主持的多中心研究,HI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RNA基因组、反转录酶和病毒编码蛋白组成其核心。
二、发病机制
HI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RNA基因组、反转录酶和病毒编码蛋白组成其核心。HIV进入体内,其膜糖蛋白pg120极易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表面受体相结合,并进入细胞内大量复制、繁殖,破坏辅助T细胞(T4H);HIV已感染的CD4细胞可融合未感染的CD4受体,形成巨核细胞,使TH细胞数减少。受到HIV感染后,机体可经抗体或非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使CD4细胞致死。结果导致CD4细胞下降,功能亦受损伤,如对特异性抗原和非特异性抗原刺激反应下降、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能力降低。HIV同样对机体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如吞噬细胞吞噬功能、NK细胞有抑制作用。总之,HIV/AIDS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细胞免疫机制受到损伤,这是导致机体极易招致感染的主要原因。
HIV/AIDS者中肺部感染发病率高,究其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来研究发现肺泡巨噬细胞亦是HIV攻击的靶细胞之一,细胞数量未见减少但功能(抗原呈递等)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4H/TS比例降低,Ts升高。HIV病毒负荷量与CD4 细胞耗竭呈线形相关,而血液中CD4 细胞是预测免疫缺陷和肺部机会性感染发生可能性、感染类型及其病原谱的重要指标。
HIV/AIDS患者CD4 细胞数量与肺部感染病原体类型密切相关,如鸟-胞内复合分枝杆菌主要见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CD4 计数<50/μl。CD4 计数均数与主要肺部感染病原体类型关系。
HIV相关呼吸道感染一般治疗
一、治疗
HIV/AIDS肺部各种病原体感染治疗参见各相关章节,其抗微生物治疗与一般患者基本相同,但应注意HIV/AIDS者抗感染化学治疗时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严重,应密切观察和防范。抗HIV治疗需参照CD4 和病毒含量。若CD4 <500/μl 和病毒含量每毫升>500拷贝者有治疗指征;CD4 >500/μl和病毒含量>500拷贝者是否治疗尚无统一意见,若病人合作则可以治疗;CD4 <200/μl而病毒含量低于可检测水平者,不治疗,定期复查。最常用治疗方案是两种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一种蛋白酶抑制剂(PI),见表5。
二、预后
HIV感染者无症状期可达10年以上。进展为AIDS者病死率很高。平均存活期为12~18个月。同时合并KS及PCP者病死率最高。1年病死率为50%,三年病死率为80%,病程5年几乎全部死亡。
HIV相关呼吸道感染辨证论治
三、HIV相关呼吸道感染中医治疗
本病病机是正气不足疫毒内侵,本虚标实,以正气不足为焦点。治疗应扶正为主,调动机体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调补脾、肾、肺三脏更具有重要意义。但又要抑制或消除致病因子、排除病理产物。所以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为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根据本病初起多以实为主,继而疫毒伤脏,以虚为主。当出现以病理产物时则又虚实夹杂等不同病机变化,分为如下几型。
(一)邪伤正气证
方药用银翘散合玉屏凤散加减。药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桔梗、川贝、牛蒡子、蒲公英、天花粉、防风、白术、人参、甘草。若兼有手足心热、低热、干咳等加生地、麦冬、知母、玄参;如兼高热、神昏以白虎加人参汤合用。
(二)邪热蕴肺证
方药泻白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药用黄芩、桑白皮、知母、鱼腥草、瓜蒌、川贝、苏子、橘红、石膏、杏仁、天竺黄。如痰涎盛者加半夏、胆南星等。
(三)热陷营血证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药物用水牛角(代犀角)、羚羊角、生地、赤芍、丹皮、丹参、栀子、连翘、金银花、玄参、黄芩、紫草、石菖蒲、石膏等。如神昏、惊厥、抽搐等,可选用成药“三宝”服用。
(四)脾胃虚弱证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黄精、柴胡、陈皮、砂仁、当归、甘草等。如心悸者合归脾汤加减,如久泻不止、腹痛者加制附子,白术改为焦白术等。
(五)肾精不足证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河车再造丸加减。药物用牛膝、紫河车、生熟地、天门冬、麦门冬、阿胶、龟板、别甲、白芍、五味子、肉苁蓉、玄参、山萸肉、丹皮等。如低热、干咳、咽痛者加重养阴润肺之品;如形寒肢冷、小便频数加附子、肉桂、巴戟天。
(六)肝肾阴虚证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药物用生熟地、山萸肉、泽泻、丹皮、麦冬、鳖甲、枸杞子、酸枣仁、菊花、知母、当归、旱莲草、女贞子等。如眩晕欲仆合镇肝熄风汤加减。
(七)气阴两虚证
方药黄芪生脉饮加减。药用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知母、炒白芍、地骨皮、女贞子等。如咳嗽、气短、畏风、肺气虚者可合补肺汤加减。
(八)痰凝血瘀证
方药桃仁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赤芍、川芎、水牛角、南星、半夏、山慈菇、夏枯草、乳香、没药、牡蛎、贝母、党参、蜈蚣、桔梗、白芥子、竹茹等。如体质弱者可合用补气、滋阴、养血之品。
HIV相关呼吸道感染预防
HIV/ADI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化学预防近年来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存在不同观点。表6系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的预防用药建议,有重要参考价值。
HIV相关呼吸道感染一般护理
HIV相关呼吸道感染护理
1.HIV/AIDS 流行现状
估计目前全球HIV 感染者约600 万,至今有1400 万AIDS 病亡。1998 年约有580 万新发HIV 感染者,较1997 年增长约10%。在南部非洲的某些地区,成人中HIV 感染者比例高达20%。我国自1985 年发现第1 例AIDS 以来,开始HIV 感染率呈较低水平,近5 年来HIV 传播速度呈现明显增长,1997 年全国HIV 感染9333 例,其中AIDS 281 例。HIV 感染后未予治疗或干预,则约有50%HIV 感染者在10 年内发展成为AIDS。由HIV/AIDS 所带来的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极为严重的。
2.HIV 传播途径
HIV 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为:①性传播:同性恋和异性恋性交均可传播HIV;②血液传播:使用不洁的注射器、输血或血制品;③母婴传播:孕妇HIV 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后哺育过程中将HIV 垂直传播给婴儿;④其他:如医护人员护理HIV/AIDS 患者;实验操作人员或医务人员不慎被HIV/AIDS 患者血液等标本污染的锐器刺伤等。
3.HIV/AIDS
相关呼吸道感染的病谱及其变迁 1984 年Murray 分析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所主持的多中心研究。6 家医院1064 例HIV/AIDS 中441 例(41%)出现肺部并发症,感染占92%,其中卡氏肺孢子虫(PCP)达85%。1981 年作者又报道除PCP 外的其他病原体感染增加,包括化脓性细菌性肺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美国推荐SMZco 和喷他脒气雾吸入预防PCP 获得良效。感染的病谱发生变化,虽然PCP 在构成比上仍属首位,但细菌性感染显着增加。
HIV相关呼吸道感染饮食原则
HIV相关呼吸道感染饮食
食疗方:
⑴鱼腥草饮(《本草经疏》)
组成 鲜鱼腥草250~1000g(或干品30~60g)
用法 将鲜鱼腥草捣汁饮;或用冷水浸泡2小时干品,煎煮一沸,取汁,去渣,频饮。
适应证 艾滋病有肺部感染,咳吐黄痰者。
⑵马齿粥(《圣惠方》)
组成 马齿苋100g 粳米60g
用法 将马齿苋切碎,同粳米煮粥,空腹服用。
适应证 艾滋病伴有腹泄者。
⑶人参粥(《食鉴本草》)
组成 人参3g 粳米100g 冰糖适量
用法 将粳米淘净,与人参(切片或研粉)一并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粥熟,再将化好的冰糖汁加入拌匀,即可食用。
适应证 艾滋病体虚,气短,乏力者。
饮食方面应注重下述原则和方法:
(一)进食适宜
所谓适宜,一指食量要因人、因病制宜。过多则易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对病情不利;过少则摄入不足,营养更加匮乏,所以艾滋病人应少食多餐;二指冷热适当,由于艾滋病人脾胃一般较弱,中医认为属脾胃虚寒者较多,所以大多数病例应给予温食热饮;三指不要偏嗜,正常人因地理环境习俗口味不同,有嗜烟酒、嗜酸辣、嗜甜腻、嗜海腥,但鉴于艾滋病人合并症多,体质虚弱,脾胃不强,免疫功能低下,尽可能避免烟酒,酸辣,如咳嗽痰多,尽量少吃甜腻食品,如皮肤疮疹,尽量不吃海腥发物(蟹、虾、带鱼这类),如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尽量不吃辛辣之食(辣椒、大蒜等);四指定时进餐,使病人消化系统有节律运动,艾滋病人以一日五、六餐为宜;五指选易消化之食品及流质(半流质),炸煎类食物尽量少吃(炸鸡、油饼之类),多吃易消化之蒸煮类菜肴食品(蒸鸡蛋、面条之类)。
(二)食物宜忌
中医从长期临床观察到各种食物的性质迥异,了解食物偏性是养生防病,甚至作为辅助医疗的重要环节,艾滋病人的机会性感染变化多端,更为需要饮食的宜忌,这是中医饮食护理一大特色。中医对病证的认识分虚、实、寒、热,在讨论饮食如何适合病情,原则上,虚证用补,实证用消,寒证用温,热证用凉。
补益类:食物入口对人体都有一定补益作用,如猪肉、牛肉、蛋类、牛奶、黑鱼、豆类。如虚而偏寒,可用羊肉、狗肉、雀肉、鹿肉;如虚而偏热(中焦称阴虚内热),可用甲鱼、百合、鸭、淡菜。
消导类:主要指可帮助排除身体内不需要物质。如食积不化可用山楂制品以消食;外受风寒可用生姜煎汤服以发表;水肿可食冬瓜或鲤鱼以利尿。
温炒类:指身体感到寒冷,或外受风寒,可用生姜、葱煎汤饮,以祈发汗去寒,或内有虚寒,可食用生姜羊肉汤、当归炖鸡汤以温补机体。
清凉类:中医认为体内有热有火时适宜食用清热败火之食品,如绿豆、西瓜、黄瓜、苦瓜、菠菜、赤小豆。 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询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