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外伤性癫痫

    外伤性癫痫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多见于年轻成年男性,具有癫痫家族史者更易发生,可发生在伤后的任何时间,甚难预料,早者于伤后即刻出现,晚者可在头伤痊愈后多年始突然发作。不过,并非所有的脑外伤病人都并发癫痫,按初次癫痫发作的时间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癫痫。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脑外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颅脑
    多发人群:脑外伤者多见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20%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 5000元)
    疾病症状:进食样自动症,记忆力障碍,癫痫性人格改变
    相关检查:脑电图,贝美格诱发试验,颅脑CT
    并发症:人格障碍
    治疗药品:扑米酮片,苯妥英钠片,关通舒胶囊
  •   一、发病原因

      早期外伤性癫痫为伤后24h内发生的癫痫,常见原因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凹陷性骨折片、局部脑组织的缺血、水肿、生化改变等;中期癫痫为伤后24h~1个月内发生的癫痫,常见原因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脑缺血软化、颅内感染、异物等;晚期癫痫为受伤1个月之后发生的癫痫,常见原因为脑退行性病变、脑膜脑瘢痕、脑穿通畸形、颅内异物,骨折征、晚期脑脓肿等。

      二、发病机制

      早期癫痫(即刻或近期发作)约占30%,可能与脑实质损伤、颅内出血、凹陷骨折压迫或局部脑组织缺血、水肿及生化改变有关。其中,30%发生在伤后1h之内,尤以儿童多见,常为部分性癫痫发作,有人认为早期癫痫,常预示有引起晚期习惯性癫痫的可能。中期癫痫(延期或晚期发作)约占13%,多因脑组织挫裂伤、颅内出血、脑水肿肿胀及软化等病理改变有关,特别是大脑皮质额-顶中央区的损伤尤易出现癫痫,其次,颞叶内侧的损伤,包括海马、杏仁核等癫痫的易发区,可因损伤而引起神经细胞的微小化学改变、代谢紊乱和电生理变化而导致癫痫发作。

      上述早期和中期的癫痫主要源于急性脑实质损伤、颅内血肿特别是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或源于脑损伤后继发性组织反应及创伤的愈合过程。这类病理生理变化可以在一定的期间内逐步缓解和恢复,故不一定都导致反复发作性癫痫,且常属部分性发作,若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好或能自行缓解,则无需手术治疗,投给适量的抗痫药物加以预防或控制发作即可。晚期癫痫(远期或习惯性发作)约占84%,往往呈重复性或习惯性发作。此类癫痫的发病很难预料,颅脑外伤后遗忘症状延长及早期曾有过抽搐的病人,较易发生晚期癫痫。Jennett(1975)指出急性颅内血肿病人出现晚期癫痫者占31%,颅脑外伤后早期抽搐者为25%,有凹陷性骨折者为15%。开放性颅脑损伤特别是火器伤,由于硬脑膜破裂、脑实质挫碎及异物存留机会较多,更易导致癫痫。半数以上的晚期癫痫都出现在伤后1年内,约有1/5的病人是在伤后4年始有发作,后者常较顽固。晚期外伤性癫痫的发作类型大多为局部性发作,约占40%,颞叶癫痫约占25%。其原因常与脑膜脑瘢痕、脑内囊肿、脑穿通畸形、脑脓肿及颅内血肿、异物、骨折片有关,由于这些病变压迫、牵拉和刺激邻近的正常或部分损伤的脑组织,则引起神经细胞痫性放电,而致癫痫发作。

  • 外伤性癫痫一般治疗

      一、治疗

      外伤后早期1周以内的短暂的抽搐,多无重要临床意义,此后也不再发作,故无特殊治疗。对反复发作的早期或中期癫痫则应给予系统的抗痫药物治疗。一般应根据发作类型用药,如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选用抗痫药物的顺序为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扑米酮(扑痫酮)或丙戊酸钠;小发作则常用丙戊酸钠、乙琥胺、地西泮(安定)或苯巴比妥;精神运动发作则首选卡马西平,其次为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丙戊酸钠或地西泮;肌阵挛发作则宜选用地西泮、硝西泮(硝基安定)或氯硝西泮(氯硝基安定)。用药的原则是使用最小剂量,完全控制发作,又不产生副作用,故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完全控制发作,并根据病人发作的时间,有计划地服药。所选定的药物一旦有效,最好是单一用药,不轻易更换,并行血药浓度监测,维持血药浓度直至完全不发作2~3年,再根据情况小心逐步缓慢减药,若达到完全停药后仍无发作,则可视为临床治愈。

      对少数晚期难治性癫痫经系统的药物治疗无效时,则需行手术治疗,约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可获得良好效果。术前根据脑电图、CT扫描、MRI等确定致痫灶部位,术中用皮质脑电图进一步精确定位,切除脑膜、脑癫痕及致痫灶,病灶在额极者可行额极切除术。异物、碎骨片、脑脓肿亦可采取开颅手术或立体定向术以清除或切除。

      手术方法:术前应认真进行癫痫源灶定位,因为脑损伤后的瘢痕虽为外伤性癫痫的病因,但引起癫痫发作,却往往是位于病变附近的(偶尔是远离的)痫性放电灶,有时甚至是多源性的,故手术时不仅要切除脑瘢痕组织,同时,还必须切除貌似正常的痫灶,否则癫痫不能控制。手术宜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下施行,以便术中描记皮质电图及电刺激。如果头皮留有较大的瘢痕,手术切口应考虑到头皮的血运供应及整形修复设计。开颅方法以骨瓣开颅为佳,暴露充分,有利于痫灶的测定。若有颅骨缺损,应先将头皮与硬脑膜的粘连小心锐性分离,如常环状切开硬脑膜,同样小心分离硬脑膜与脑组织,以免损伤过多的正常脑皮质。然后在皮质脑电图指引下,切除脑瘢痕及癫痫源灶,切除时应注意保护脑重要功能区,将已瘢痕化的胶样组织尽量予以切除,深部到脑室膜为止,应避免穿通脑室。皮质上的癫痫放电灶则宜采用软膜下灰质切除的方法,按皮质脑电图监测的范围,小心沿脑回中线电凝后剪开软脑膜,再用小括勺或吸引器,将该脑回的灰质切除,把保留的软脑膜盖回原处。继而再测定皮质脑电图,直到所有痫性放电灶均消失为止。最后,充分止血,完善修复硬脑膜,颅骨缺损应视具体情况同期或择期修补,如常缝合头皮各层,皮下引流24h。术后继续抗痫药物治疗2~3年。

      二、预后

      外伤后早期癫痫常在首次发作之后有一间歇期,数周或数月不等,以后频率逐渐增高,约在3~5年左右半数病人可能有所好转,或趋于停止。部分病人中仍继续有所发作,但频率不定,程度较轻者抗痫药物多能控制。另有少数病人癫痫发作频繁,甚为顽固,预后较差。

    外伤性癫痫辨证论治

      一、.中医治疗:

      外伤性癫痫是指各种外伤后导致脑组织损伤而导致癫痫的发作,发无定时,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两目上翻,口吐涎沫,四肢抽搐,口歪抽,移时即醒等,醒后一如常人或有头痛,小发作以突然神志异常,头痛目眩,或其他部位抽筋疼痛但不倒仆或只几妙钟,其实外伤性癫痫和其他癫痫几何一样,但是有明显的外伤史,病因明确,所以用中医药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外伤性癫痫疗效好,如控制发作后,只要坚持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多几个疗程,再结合癫痫康复操就会达到根治之目的。

  •    一、预防:

       预防脑部外伤,出现外伤要及时治疗,处理伤口,预防感染,控制后遗症。

  • 外伤性癫痫一般护理

      一、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 外伤性癫痫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

      外伤癫痫患者人常有脑外伤后综合征,以及长期服用镇静药史,故容易出现脱水、贫血、白细胞减少、营养不良等,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代谢紊乱(高血钾症)。应用低钾饮食,钾每日摄入量不可超3g。应用含钾盐低的蔬菜、水果如油菜心、小红萝卜、白萝卜、天津萝卜、芹菜、南瓜、西红柿、茄子、葱头、黄瓜、冬瓜、丝瓜、西葫芦等。水果如鸭梨、苹果、葡萄、烟台梨、菠萝等。粮食如稻米、标准粉等,其它如鸡蛋、鸭蛋、牛奶、肥瘦猪肉、猪心、口条(舌)等食品含钾亦较低。

外伤性癫痫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多见于年轻成年男性,具有癫痫家族史者更易发生,可发生在伤后的任何时间,甚难预料,早者于伤后即刻出现,晚者可在头伤痊愈后多年始突然发作。不过,并非所有的脑外伤病人都并发癫痫,按初次癫痫发作的时间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