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血压病因
1.肾上腺疾病因素引起的高血压
肾上腺疾病因素引起的高血压是通过其分泌的激素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由于大量固酮潴钠、排钾,钠潴留导致细胞外血扩张个,血容量增多,血管壁内血钠离子浓度增加,醛固酮还可以引起血管对去肾上腺素质的反应,从而引起患者出现高血压的症状。
(2)皮质醇增多症,
主要致病机制是大量糖皮质激素引起水钠潴留并刺激血管紧张素的产生而致高血压;
(3)嗜铬细胞瘤,
是因为瘤细胞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提高心排出量,而使收缩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除上述作和外,更使外周血管强烈收缩,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患儿可能患有多发性神经根炎、小儿麻痹、颅内出血、肿瘤、脑炎等可致严重高血压,其发病机制被认为由于疾病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以致交感神经兴奋所致,颅压增高可能是诱发因素。
3.主动脉缩窄由于机械性梗阻引起上肢高血压,
但少数晚期病例手术缓解缩窄后血管并不下降,可能与肾素或周围血管阻力增加有关。大动脉炎因引起肾动脉狭窄或肾动脉前降主动脉严重狭窄影响肾血流灌注产生高肾素性高血压。
4.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密切相关。父母一方患原发性高血压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摄入食盐过多有利于高血压的发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性高血压患者体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而且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否具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待证实。体重是影响儿童血压的一项重要因素,高血压患儿肥胖,降低体重常可使血压下降。其他如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精神紧张、睡眠过少,由于产生过多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增高,但直接引起高血压尚缺乏肯定证据。
小儿高血压预防:
具体的预防措施如下:
(1)重点预防对象
对血压正常偏高儿童、有阳性家族史者及肥胖儿应作为重点预防对象,定期测量血压。从儿童开始就应加强血管保护,预防粥样斑块形成。若有高血压家族史、肾炎病史以及肥胖的4岁以上儿童,经常头昏、头晕、心慌,家长应提高警惕,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测量血压,以争取早期发现问题,予以合理治疗。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方面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避免超重,并应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避免喂哺过量牛奶或总热卡过多。日常饮食避免过多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少食精米精面,多食蔬菜,鼓励低盐饮食,少吃肥肉、猪油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因为胆固醇高,血管内皮会长斑块,把血管堵塞,容易出现动脉硬化,造成高血压病及冠心病。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起居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坚持体育锻炼,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刺激,如学习负担过重、富于恐怖或惊骇性内容的电视及电影等,减轻环境中的噪音,保证足够睡眠时间,不通宵熬夜,因为睡眠时血管放松,血压可以下降。避免吸烟饮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