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肠结核

    肠结核为消化系统结核中最常见者。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病,特别是空洞型肺结核。据统计,25%~50%的肺结核病人可并发肠结核。肠结核的来源主要是食入性的,由于咽下含结核杆菌的痰液而引起,偶尔可以来自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亦可来源于血源性或腹腔、盆腔其他脏器结核的直接蔓延。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85:1。病理上分为溃疡型、增生型及混合型三型。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传染科,消化内科,内科
    疾病别称:肠痨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无特殊发病群体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治愈率91.3%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9个月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疾病症状:肠外结核,肚子疼,粪便黑色并带有血液
    相关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十二指肠钡餐造影,大便颜色
    并发症:肠梗阻,腹膜炎,肠套叠
    治疗药品: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Ⅱ),康复新液
  •   一、病因

      90%以上肠结核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此外,饮用未经严格消毒的乳制品可因牛型结核杆菌而致病,肠结核感染可经口、血行播散和邻近器官结核的波及所致。结核病的发病是人体和结核菌相互作用的结果,经上述途径获得感染仅是致病的条件,只有当入侵的结核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大,并有人体免疫功能异常、肠功能紊乱引起局部抵抗力削弱时,才会发病。

      二、发病机制

      90%以上肠结核是由人型MTB引起的,少数可由牛型MTB引起。MTB引起肠道感染的途径主要有肠源性、血源性和直接蔓延。

        1.肠源性

    MTB主要经口传染而侵入肠道,患者常为开放性肺结核,由于吞咽了自身含有MTB的痰液而致病。或者经常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共餐,缺乏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从而致病。少数情况下饮用未经消毒的含有MTB的牛奶或乳制品也可引起原发性肠结核。

      MTB进入肠道后多在回盲部引起病变,这是因为:①正常生理情况下肠内容物通过回盲部括约肌之前滞留于回肠末端时间较长,此外,结肠近端常有反蠕动,使肠道内容物在盲肠停留时间更久。这样MTB与肠道黏膜接触机会多,增加了肠黏膜的感染机会。②回肓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而MTB容易侵犯淋巴组织。

      2.血源性

    粟粒型结核时,MTB可经血行播散而引起肠结核。

      3.直接蔓延

    腹腔内结核病灶,如女性生殖器官结核和肾结核直接蔓延可引起肠结核。

      然而上述途径获得感染仅仅是致病条件。只有当入侵的MTB数量多,毒力强,而人体免疫功能降低、肠道功能紊乱、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发病。

  • 肠结核一般治疗

     一、肠结核西医治疗

      肠结核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改善全身情况、促使病灶愈合及防治并发症。强调早期治疗,因为肠结核早期病变是可逆的。

      休息与营养:休息与营养可加强患者的抵抗力,是治疗的基础。

      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是本病治疗的关键。药物的选择、用法、疗程同肺结核。应严格遵守“早期、规则、联合、适量、全程”的治疗原则。强化期:异烟肼(H)300毫克每日一次、利福平(R) 600毫克每日一次、吡嗪酰胺( Z)500毫克,每日三次、链霉素(S) 750毫克或乙胺丁醇(E) 750~1000毫克,每日一次,共2~3月,必要时延长疗程。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每日一次晨顿服。总疗程1~1.5年。如果疗效欠佳考虑耐药情况可应用二线抗结核药物。

      对症处理和手术治疗: 腹痛可用颠茄、阿托品或其它抗胆碱药物。不完全性肠梗阻有时需行胃肠减压,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有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症表现者,对症用药。手术治疗主要限于完全性肠梗阻,或部分性肠梗阻经内科治疗未见好转者,急性肠穿孔引起粪瘘经保守治疗未见改善者;大量肠道出血经积极抢救未能止血者。

    肠结核辨证论治

     肠结核中医治疗

        1.辨证治疗

    (1)湿热内蕴:

    治法:清化湿热。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味。方中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葛根解肌清热、升清止泻。可加银花助其清热之力,茯苓、木通、车前子增强利湿之效,使湿热分消,则泄泻自止。若湿偏重,证见胸腹满闷,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可加苍术、佩兰、厚朴燥湿宽中。

    (2)肝气乘脾:

    治法:抑肝扶脾。方药:痛泻要方为主方。方中白术健脾补虚,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

    (3)脾胃虚弱:

    治法:健脾益气。方药:参苓白术散为主方。本方用四君子汤以补气健脾为主,加入和胃理气渗湿之品,标本兼顾。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腹中冷痛,手足不温,宜用附子理中丸加吴萸、肉桂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而致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清,健脾止泻。

    (4)肾阳虚衰: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药:四神丸加味。方中以补骨脂补肾阳,吴萸、肉豆蔻温中散寒,五味子涩肠止泻。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

    (5)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营理气活血:延胡索、没药、生蒲黄、五灵脂理气逐瘀止痛;肉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止痛。可加五味子、白木等涩肠燥湿止泻。

    2.简易方治疗

    银花90g,当归60g,地榆30g,麦冬30g,生甘草10g,苡米15g,黄芩10g。水煎服,每日2次。

      中药 (1)加味香连丸6g。每日2次。用于湿热泄泻。(2)参苓白术丸6g,每日2次,用于脾虚泄泻。(3)补中益气丸6g,每日2次,用于中气下陷者。(4)附子理中丸1丸,每日2次,用于脾胃虚寒型。(5)四神丸6g,每日2次,用于肾阳虚衰的五更泻。

      针灸 1.针灸以补益脾胃与温补肾阳为主。取脾俞、章门、中脘、天枢、足三里、命门、关元等穴。针用补法,可灸。2.拔火罐选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大肠俞、小肠俞等穴。适用于慢性虚寒性泄泻。3.耳针取大肠、小肠、肺、脾、下脚端等穴。可针刺,也可贴敷。

  •  肠结核预防

      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治结核病的根本办法。并着重对肠外结核的发现,特别是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与积极的抗结核治疗,尽快使痰菌转阴,以免吞入含菌的痰而造成肠感染。必须强调有关结核病的卫生宣传教育。要教育患者不要吞咽痰液,应保持排便通畅。要加强卫生监督,提倡用公筷进餐,牛奶应经过灭菌消毒。接种卡介苗可增强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有利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 肠结核一般护理

    肠结核护理

      要教育患者不要吞咽痰液,应保持排便通畅,要加强卫生监督,提倡用公筷进餐,牛奶应经过灭菌消毒,接种卡介苗可增强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有利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 肠结核饮食原则

    肠结核饮食

      1.〖材料〗鲜苋菜300克,田鸡2只(约150克),大蒜60克,扁豆60克,粳米60克。

      〖用法〗先将田鸡剥皮,去内脏;其余各用料洗净。把苋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半小时,去渣取汁,放入粳米、扁豆、大蒜、田鸡煲1小时,调味佐膳。

      2.〖组成〗鲜马齿苋1500 克、黄酒1250 毫升。

      〖用法〗鲜马齿苑洗净捣烂,放人黄酒浸3~4 天,纱布滤取汁,贮于瓷瓶,每天饭前饮15~20 毫升。

      3.〖组成〗绿茶1 克、十大功劳叶10克。

             〖用法〗十大功劳叶(可连枝)干品用冷开水快速洗净,加茶叶,用刚沸之开水冲泡大半杯,加盖,10分钟可饮。饮之将尽,略留余汁,再泡再饮,直至冲淡弃渣。

肠痨
肠结核为消化系统结核中最常见者。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病,特别是空洞型肺结核。据统计,25%~50%的肺结核病人可并发肠结核。肠结核的来源主要是食入性的,由于咽下含结核杆菌的痰液而引起,偶尔可以来自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亦可来源于血源性或腹腔、盆腔其他脏器结核的直接蔓延。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85:1。病理上分为溃疡型、增生型及混合型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