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汉赛巴通体为纤细、多形态的棒状小杆菌,约(0.3~1.0)μm×(0.6~3.0)μm大小,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阴性,是一种营养条件要求苛刻的需氧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缓慢。汉赛巴通体存在于猫的口咽部,跳蚤是猫群的传播媒介。人通过猫的抓伤、咬伤或人与猫密切接触而转移到人体,引起人体感染。
二、发病机制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源播散,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汉赛巴通体随猫蚤的粪便侵入人体破损的皮肤,继而感染淋巴结,汉赛巴通体的某些成分使机体产生迟发性变态反应有关。
三、病理生理
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肉芽肿样和化脓,包括淋巴结肉芽肿、淋巴结被膜增厚、淋巴结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结脓肿。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理反应则是血管增生。感染早期可通过电镜检查在血管内皮细胞内发现多形性病原体。
猫抓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对猫抓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一旦出现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对症处理。当疾病处于急性期或者出现全身症状时可应用抗菌素。
1.对症及局部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情,可适当进行对症治疗,如应用些退热、止痛等药物;用消毒液清洗受损皮肤处,被抓挠后,应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干净挠伤处。
2.抗病原治疗 病情严重时可应用抗生素治疗。猫抓病巴尔通体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常用的有庆大霉素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应用剂量为5mg/(kg·d),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疗程5天;庆大霉素静脉用药时最有效,但应用于儿童时需谨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中磺胺甲噁唑(SMZ)30~60mg/(kg·次)、甲氧苄啶6~12mg/(kg·次),2次/d,口服,疗程7天。其他药物如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氨苄西林、头孢类、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多西环素等均对猫抓病有治疗作用。联合用药对于并发有脑炎等重症患者或有免疫缺陷基础患者效果更好。
3.手术治疗 如果淋巴结明显肿大、疼痛、化脓,可进行手术引流。此外,用药物治疗结合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的方法,可以大大缩短疗程。
定期给宠物猫体检、修剪爪甲、灭虱、灭蚤。猫、犬的排泄物要妥善处理,以免污染水源。不饲养或玩弄猫、犬等宠物。接触宠物后要及时洗手,被猫等动物抓伤后立即用碘酒或莫匹罗星软膏外用消毒处理,并定期观察局部淋巴结。出现较明显的症状是应及时就医。
猫抓病一般护理
预后: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经2~3个月可自愈。除严重脑病者外,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及局部处理多能治愈,但淋巴结肿大于5cm时可持续1~2年。本病病死率在1%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