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通常按病因及发病机理分为下列几类:
一、 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
系小肠粘膜(吸收细胞)有某种缺陷或异常,影响营养物质经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转运。包括乳糜泻(coeliac disease)和热带口炎性乳糜泻(tropicsprue)等。
二、继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
(一)消化不良
1、胰酶缺乏 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纤维囊肿、胰腺结石、原发性胰腺萎缩等。
2、胆盐缺乏 如肝实质弥漫性损害、胆道梗阻、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症、回肠切除、肠内细菌过度繁殖(肠污染综合征)。
3、肠粘膜酶缺乏 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
(二)吸收不良
1、小肠吸收面积不足 如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胃结肠瘘、不适当的胃肠吻合术,空肠结肠瘘等。
2、小肠粘膜病变 如小肠炎症,包括感染性、放射性、药物性(新霉素秋水仙素等);寄生虫病,如贾弟虫病,园线虫病等。
3、肠壁浸润病变 如淋巴瘤、结核病、克隆病、Whipple病等。
4、小肠运动障碍 动力过速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影响小肠吸收时间,动力过缓如假性小肠梗阻、系统性硬皮病,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5、淋巴血流障碍 如淋巴发育不良,淋巴管梗阻(外伤、肿瘤、结核等)、血液循环障碍(门脉高压症、充血性心力衰竭)。
吸收不良综合征一般治疗
一、饮食控制:最好采用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性的低脂肪饮食。
二、补充控制: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
三、对症处理:对于某些症状特别明显的患者,可在治疗原发性疾病、控制饮食和给予充治疗的基础上,作酌情的对症处理,以缓解症状。
四、抗感染:对伴有继发性感染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吸收不良综合征辨证论治
(1)湿热内壅
腹泻骤发,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秽臭如蛋花汤状,其间夹有黄色脂块,日行数次或十数次,腹部胀痛,烦热口渴,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和中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茯苓12克、通草3克、车前子12克、木香10克、萆薛10克、生薏苡仁15克。
(2)食滞胃肠证
腹胀腹泻,大便黏滞,伴有不消化之物,或夹有黄色脂块,臭如败卵,日行数次;脘酸腹胀,泻后痛减,嗳腐吞酸,恶闻食嗅,呕恶,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行气畅中。
方药;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1克、连翘10克、黄连10克、厚朴10克、莱菔子10克。
中成药:加味保和丸。
(3)脾虚湿盛证
脾泻缠绵不愈,稍进油腻饮食即腹泻,粪质清稀,夹有白色脂块,腹中绵绵而痛,纳呆,面色萎黄,消瘦乏力,小便清长,舌胖苔白或白腻,脉沉滑。
治法:健脾燥湿,和中止泻。
方药:党参1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生甘草6克、桔梗6克、山药10克、白扁豆12克、
砂仁6克、薏苡仁12克、白芍10克、莲于肉10克。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4)脾肾阳虚证
腹泻日久,粪质清稀或完谷不化,滑脱不禁,腹痛喜暖喜按,面色恍白,形寒肢冷,舌胖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方药:人参6克、白术10克、肉豆蔻IO克、诃子lO克、罂粟壳6克、广木香10克、肉桂6克、白芍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四神丸。
对于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由胆道系统及胰腺疾病所引起的吸收不良应注意原发病的治疗,胃肠道手术处理不当也是引起消化吸收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慎重处理手术伤口。此外还应注意预防寄生虫等的感染。
吸收不良综合征一般护理
护理措施
1.加强病情观察
定期测量体重(每周1次),以利于及时反馈医师的治疗效果。
2.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协助医师和营养师制定合理的平衡膳食,并指导患者正确进餐,以避免消化道负担加重;对可疑麦胶过敏者尽量选用无麦胶的食品如米粉等;对恶心、厌食及体质较差者给予全流或半流质食品,少量多餐,根据进食后的反应随时调整食物的数量和品种;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无刺激性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腹泻发作期间,每天脂肪量低于40g,保持食物清、淡、稀、烂,逐渐增加蔬菜泥、肉沫和稀粥等。
3.静脉高营养的护理
卧床不起和恶液质患者,治疗初期只能靠静脉补充营养物质,这种状态一般需持续1~2周,目前多采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每天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保证整个疗程的顺利进行:①穿刺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静脉留置针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以取得他们的配合;②选择中粗静脉,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③输入脂肪乳和17种氨基酸时可以并联,而17种氨基酸和10%葡萄糖液可以串联,这两种输液方式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误诊误治时间较长,病情较重,大多有焦虑感,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尤其是5例出现恶液质的患者表现出表情冷淡、易怒,甚至有轻生的念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与患者家属一起定护理计划,使患者和家属都熟悉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顾虑,激发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协助医师给患者做各项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尽早开始治疗。③病情较重者做好基础护理,做各种特殊检查前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及操作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感。④护士与患者多交谈,了解患者想法,尽量满足其要求。⑤技术操作动作轻柔,说话和气,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可以信赖。
5.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此类患者机体抵抗能力很低,因此预防感染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特别注意:①严格无菌操作。②每天病室内紫外线照射2次,桌子、地面用1%金星消毒液擦洗。③每日2次口腔护理;④加强皮肤护理,恶液质患者应用多功能气垫床,每2h协助患者翻身1次,每日擦身更衣,保持床单位清洁。⑤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卧床期间每日协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两次,每次30min。
吸收不良综合征饮食原则
1、高蛋白、高能量、低脂半流质或软饭,蛋白质100g/d以上,脂肪40g/d以下,总能量为10.46MJ(2500kcal),选择脂肪含量少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蛋清、豆腐、脱脂奶等。植物油不宜多,腹泻严重者可给中链脂肪酸,严重者可采用静脉高营养或要素膳及匀浆膳,以保证能量及正氮平衡。
2、补充足够维生素,食物补充外,必要时注射补给。结合临床症状,重点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等。
3、注意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