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目前有关本病的病因所知不多,有人认为免疫过程可能参与,但真正的病因还不清楚。
二、发病机制
目前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所知不多。由于部分病例最后发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在关节滑膜活检中发现明显的微血管损害及大量的细胞碎片和血管壁内有电子密度沉积物等,因而提出免疫复合物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病。对PR患者病变结节行免疫电镜检查,在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周围组织细胞空泡中发现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从而支持免疫复合物致病的观点。
复发性风湿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1.西医治疗 由于本病发作时间很短,1~3天内能自行缓解,因此对其治疗的疗效判断较为困难。抗炎药对本病没有明显效果,长期应用亦不能有效地预防发作。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金制剂: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的药物,约1/2的病人对注射金制剂有反应。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常用的金制剂有两种:硫代苹果酸金钠和硫代葡萄糖金,均含50%金元素,前者为水剂,后者为油混悬液。给药方案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相似,但剂量较小,每周20mg,肌注,一般用至总量1.0g停药。为了减少副作用,在症状基本控制后改为每周10mg或增加每次给药间隔时间。但停药后几年内又可复发,有时在减量维持阶段亦可复发。此时宜重新加大剂量。副作用:肌注局部有明显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口腔炎、皮炎、胃肠道反应、肾损害及造血系统损害。
(2)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发作频繁,程度严重、金制剂治疗有禁忌的病人可选用小剂量泼尼松治疗。
(3)青霉胺:能明显减少发作次数和预防本病向类风湿性关节炎发展。剂量20mg/d,应用1年,副作用有发热、头痛、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害等。有肾脏病变者忌用。用前应作青霉素过敏试验。
(4)秋水仙碱:该药有减低白细胞活性和吞噬作用,以及消炎止痛的效果。间歇用药可预防发作,据报道有一定的疗效。
二、预后
约10%的病例症状自行消退;多数病人可反复发作,但不会发生持续性滑膜炎或关节损害;30%~40%病例,发展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些病人在复发期常类风湿因子阳性,原本阴性者在进展期亦可转为阳性。在发生慢性滑膜炎前的复发期常可见典型的类风湿结节持续存在。一旦发作性风湿症,进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后,发作次数更频繁,但严重程度反而减轻,同时受累的关节增多,晨僵更明显。由发作性风湿症,进展转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时间以5~20年不等。本病一般不会演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结缔组织病。
一、预防
1.去除感染病灶,注意卫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心情舒畅,避免强烈精神刺激。
3.加强营养,禁食生冷,注意温补。
4.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坚持体疗和物理治疗。
复发性风湿病一般护理
一、日常护理
功能的调护:类风湿病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目的是通过活动关节,避免出现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即所谓“以动防残”。通过锻炼还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增强体质,促进早日康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采用传导热疗法,矿泉疗法,运动疗法,敷贴疗法,熏蒸疗法,药液穴位注射,针灸、推拿、按摩疗法等辅助疗法,以促进功能恢复。
生活上调护:类风湿病患者最怕风冷、潮湿,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阳、通风、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床铺要平整,被褥轻暖干燥,经常洗晒。洗脸洗手宜用温水,晚上洗脚,热水以能浸至踝关节以上为好,时间在15分钟左右,可促进下肢血液流畅。饮食一般应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
姿态调护:类风湿病人的姿势动态异常,坐、立、站、行走、睡眠等,要尽量保持正常的生理姿态,如站立时应尽量挺胸、收腹和两手叉腰,避免懒散松弛的驼背姿态,睡眠时忌用高枕,卧姿采取以俯卧姿势为佳等。
心智调护:由于类风湿病的病程长,病情反复大,患者心理变化很复杂,一旦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类风湿病患者,如能培养一种生活爱好,可以帮助自己很好的分散对疾病的注意。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来预防类风湿这种疾病,如果您还想获得更过的这种疾病的知识。可以多关注这种疾病。另外还要提醒您,对于类风湿这种病,不仅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好预防与保养的工作,同时要记得及时的进行类风湿治疗,这才是重中之重。
复发性风湿病饮食原则
一、不适宜食物
1.过酸、过咸类食物要少吃:比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等。
2.少吃甜食,少吃生冷瓜果。
3.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要少吃:比如,牛奶、肥肉、油炸类食品等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