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腹胀

    腹胀(abdominal distention)即腹部膨胀,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腹肌无力引起,小儿腹胀多以气胀最为多见。正常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这是通常所说的“生理性腹胀”。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消化内科
    疾病别称:小儿腹部膨胀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儿童、婴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调节
    治 愈 率:100%
    治疗周期:3~5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疾病症状:气上沖心,腹部逐渐胀大,胃肠气胀
    相关检查:上消化道X线钡餐,上消化道造影,下消化道摄影检查
    并发症:便秘
    治疗药品:多潘立酮分散片,一捻金,小儿肺热咳喘颗粒4克
  •   小儿腹胀疾病病因

    一、病因:

      一般肠道内气体主要来源于咽下的气体及消化道内产生的气体(特别是细菌发酵产气),当发生肠内积气积液,主是以下3种情况:机械性肠梗阻、功能性肠淤张(麻痹性肠梗阻)、腹腔积液。

      引起腹胀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消化道内积有大量气体或液体:

      可能由于胃肠道的炎症导致胃肠动力障碍引起。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及幽门梗阻、肠结核、痢疾、肠梗阻及习惯性便秘等。

      2、腹腔内积有过多气体或液体。

      3、腹内有较大囊性肿物或实性肿物。

      4、腹肌无力。

      5、其他:

      可见于手术后肠麻痹、肺气肿、哮喘病、低钾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脊髓病变、药物反应、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结缔组织疾病及甲减等。

      二、发病机制:

      1、机械性肠梗阻:

      (1)病因:

      近端肠管内的气体及液体重吸收和排出受到障碍,肠管内细菌因肠内环境的改变产生大量气体,而出现腹胀。

      (2)相关检查:

      B超、钡灌肠、X线立位照片或透视检查,可见小肠内有多个液平面及瘪缩的结肠,即可确诊。

      2、功能性肠瘀胀(麻痹性肠梗阻) :

      (1)病因:

      主因肠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消化道蠕动功能失调,如全身重症感染、败血症、肺炎、脑炎、毒血症或中毒性休克等,引起微循环障碍,胃肠道首先缺血缺氧,以致扩张无力而腹胀。

      腹膜炎与腹部损伤(包括手术损伤)后产生肠麻痹,气体吸收障碍亦可引起腹胀。

      (2)相关检查:

      特别以结肠胀气为主,B超检查、钡灌肠可见结肠充气扩张。

      3、腹腔积液:

      (1)病因:

      腹水引起的腹胀多由于血浆蛋白低下、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门静脉高压、腹腔炎症或肿瘤所致。

      (2)相关检查:

      体征与胀气不同。B超检查、X线透视见肠管漂浮在腹水中。

  • 小儿腹胀一般治疗

      小儿腹胀西医治疗

    一、治疗

      1、病因治疗

      使用抗菌药、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2、对症治疗

      (1)禁食,胃十二指肠减压:

      减少吞咽气体的积存,吸出消化道内滞留的气体和液体,减低肠道内压力,使肠肌得以休息,等待恢复功能。

      (2)肛管排气:

      减低结肠内压力,排结肠内气体。

      (3)5%盐水(20~50ml)灌肠:

      刺激结肠增强蠕动。

      (4)肾囊封闭:

      用2%~5%普鲁卡因,婴儿20~30ml/每侧,儿童40~60ml/每侧,注入肾周围,阻断肾周围自主神经,调节肠管功能紊乱。

      (5)静脉补液:

      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缺钾者给以适量的氯化钾。

      3、药物治疗

      (1)多潘立酮(吗丁啉):

      作用:对胃内胀气较好。

      用法:每次0.3mg/kg,餐前15~30min口服,3次/d。

      (2)酚妥拉明:

      作用:可改善肠道微循环,促进肠道蠕动功能,有助于消除腹胀。对全身感染引起的中毒性麻痹性肠梗阻有较好的效果。

      用法:每次0.2~0.5mg/kg,加于小壶滴入,必要时2~4小时1次。

      (3)新斯的明(neostigmine):

      作用:抑制乙酰胆碱脂酶,增强肠管蠕动,促进排气。

      用法:0.045~0.06mg/kg,皮下注射。

      4、手术造瘘

      X线透视下低压定量(50~100ml)钡灌肠显示结肠无气瘪缩,此时若患儿尚能耐受手术,可考虑行回肠提吊式造瘘术,使小肠减压,给以恢复的机会。

    小儿腹胀辨证论治

      小儿腹胀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一、停食作胀:

      1、病因:

      由于食停中脘,胃气失降,故致腹胀。

      2、特点:

      上腹胀尤为明显,食后加重,嗳腐频繁。治宜消食理气,和胃降逆。

      3、方药:

      可选用香砂养胃丸。内含莱菔子、杏仁、橘红、焦四仙、砂仁、刀豆子、厚朴花等。

      二、积滞作胀:

      1、病因:

      由于食阻胃肠,湿热蕴结亿,腑气不通,停滞成积而胀。

      2、特点:

      下腹胀为明显,嗳气厌食,肠鸣泄泻,大便恶臭,苔垢浊,脉弦滑。治宜消食导滞,通腑除胀。

      3、方药:

      可选用加味保和丸。关老常用Xx物为:酒军、瓜蒌、枳壳、焦槟榔、元明粉等。

      三、气滞作胀:

      1、病因:

      由于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以上膨胀为显;肝郁克土,脾失健运,则以下腹胀为显。

      2、特点:

      在气怒后加重,嗳气或失气后减轻,喜按,可伴两胁疼痛,舌苔薄白,脉象弦滑。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消胀。

      3、方药:

      可选用柴平汤、健脾舒肝丸。如旋复花、生赭石、醋柴胡、香附、木香、川朴、玫瑰花等。

      四、湿困作胀:

      1、病因:

      由于寒湿困脾,脾阳不运,化湿无权而作胀。

      2、特点:

      持续性闷胀,不分昼夜、空腹食后,伴有胸闷,四肢沉困乏力,大便粘滞不爽,小便不利,苔腻,脉沉滑。治宜温振脾阳,芳化利湿。

      3、方药:

      可选用实脾饮加减。如生姜、干姜、草蔻、木香、苍术、苡米、藿香、佩兰、大腹皮等。

      五、脾虚作胀:

      1、病因:

      由于贪食生冷,思虑太过,病后失调等以致运化失司而致腹胀。

      2、特点:

      午后晚间和劳累后加重,以中腹绕脐作胀为显,伴有纳呆,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四肢消瘦,舌淡苔白,脉弱。治宜补中意气,健脾运化。

      3、方药:

      可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如党参、黄芪、白术、云苓、升麻、砂仁、葛根等。

      六、腹水作胀:

      1、病因:

      由于三焦气化不利,致水湿内停而作胀。

      2、特点:

      中少腹胀腹水为主,可伴腿肿,腹壁青筋显露,倦怠乏力,尿少短赤,随腹水消退腹胀得缓,苔白或腻,脉沉或濡。治宜通利三焦,尤应温补肾阳以利气化。

      3、方药:

      可选用越婢汤、实脾饮、肾着汤化裁。如附子、肉桂、生芪、党参、麻黄、玉米须、大腹皮、冬瓜皮、车前子、抽葫芦、水红花子、桂枝、泽兰、香附、木香、生姜等。

  •   小儿腹胀预防

    1、少食易在肠胃部产生气体的食物:

      如土豆、红薯、面食、糖等,都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最后导致腹胀。

      2、不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炒豆、硬煎饼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肠里滞留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

      3、养成良好进食习惯:

      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因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带吞进不少空气;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部,引起腹胀。

      4、防止不良情绪:

      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制造过多胃酸。

      5、增强体质、适度补充纤维食物:

      注意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每天坚持适量室外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而且可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功能。 高纤维食物有时有减轻腹胀之效,特别是在摄入高脂食物后,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6、预防胃肠道疾患:

      对某些疾患来说,腹胀或是先兆,或是症状之一,如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等。

  • 小儿腹胀一般护理

    小儿腹胀护理

    1.局部按摩。对功能性腹胀,可顺时针轻揉小儿腹部或用热敷法,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腹胀症状。如疾病本身引起腹胀,应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

      2.变换体位。如腹胀明显时,可使小儿取半卧位或侧卧位,以减少腹部积气或积液的压力,减轻腹胀症状。

      3.当小儿烦躁不安,腹部又较膨隆时,大人应及时寻找原因。观察是否与哭吵、饮食过饱、吃易产气的食品等因素有关。一般单纯性腹胀能及时缓解,如腹胀持续,或伴有便秘、呕吐,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 小儿腹胀饮食原则

      小儿腹胀饮食保健

    一、适宜食物

      1、适度补充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并非只会导致“腹胀”,有时恰恰相反,反而有减轻“腹胀”之效,特别是在摄入高脂食物后。这是因为,高脂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因而在肠胃里逗留时间也往往较长,而一旦有纤维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统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2、可使用金桔、山楂等理气、解郁的食物。

      二、不适宜食物

      1、应避免进食含气的食物,例如蛋奶类,打起泡沫的奶油、打起泡沫的加糖蛋白,还有汽水。有些人认为喝汽水能助人打嗝,其实打嗝虽能令人感觉,但大部分的气仍在肠内。

      2、应避免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易产气的食物有萝卜、洋葱、卷心菜、豆类、白薯、蜂蜜、韭菜、生葱、生蒜、生苤蓝、芹菜等。吃萝卜胀气是因为萝卜含辛辣的硫化物,在肠道酵解后产生的硫化氢和硫醇,抑制二氧化碳吸收。白薯含气化酶和植物纤维,所以肠里产生气体,植物纤维不容易被消化,易被细菌酵解为二氧化碳及氢气。大豆类食品胀气是因为大豆含水苏糖与棉仔糖等聚糖,这些糖不能被消化,故很能 容易被微生物发酵产气,但大豆制成豆腐时这些糖类已被溶在水中而流失,故较少引起腹胀。

      3、应避免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时可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腹胀进应在饮食中减少蔗糖量及牛奶等胀气食品。

      4、个别人有习惯性胃肠胀气,除以上食物外,还应注意哪些食物会引起腹胀,尽量少吃该食物,因个体差异,每个人对食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故应注意观察。

小儿腹部膨胀
腹胀(abdominal distention)即腹部膨胀,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腹肌无力引起,小儿腹胀多以气胀最为多见。正常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这是通常所说的“生理性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