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of newborn)以下简称化脑,是新生儿期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化脑是常见的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本病常为败血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败血症。但有的患儿无败血症症状,而仅有暂时的菌血症。其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尤其早产儿),主要表现烦躁不安、哭闹尖叫、易激惹、严重者昏迷抽搐。有时表现反应低下、嗜睡、拒奶等症状。故疑有化脓性脑膜炎时应及早检查脑脊液,早期诊断,及时彻底治疗,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儿科
    疾病别称:新生儿化脑,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颅脑
    多发人群:新生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高压氧
    治 愈 率:95%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0 —— 50000元)
    疾病症状:腹胀,局部肢体抽动,颅内压增高
    相关检查: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
    并发症:脑室炎,脑疝
    治疗药品:头孢氨苄甲氧苄啶胶囊,注射用头孢他啶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常见病原:以大肠埃希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其他也有由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引起的脑膜炎。欧美国家则以GBSⅢ型和大肠埃希杆菌为最多见。

      不常见病原:至于脑膜炎双球菌、流感杆菌、李斯特菌则很少见。

    1.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血液循环相对旺盛,病原菌极易通过血脑屏障形成化脑。

      2.免疫功能不成熟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尚不成熟,过早娩出未能从母体获得足够的IgG,出生后极易发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而引起严重感染。新生儿严重感染时又会导致血清IgG及其亚类浓度下降,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亦下降。

      3.发病的高危因素

      (1)有感染病灶:如皮肤脓疱病、脐炎、肠炎、肺炎、中耳炎等。

      (2)围产因素:如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母亲有产时感染、羊水早破或污染或发热等。

      (3)其他:也可有脑脊膜膨出、先天性窦道、神经管缺损、胎儿头皮采血标本穿透伤,或因胎内心电图监测致邻近播散所引起。

      二、发病机制

      新近研究表明,细菌侵入脑脊液增殖、扩散和降解,释放毒素(革兰阴性杆菌)或磷壁酸质(革兰阳性杆菌),这些物质刺激炎性反应,激活星形胶质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室管膜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引起多形核粒细胞黏附至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氧化物质损伤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大,最终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血流减慢等。

      三、染病途径

      大多数新生儿脑膜炎病例是由血行播散引起,少数是由病原菌直接侵入脑膜引起,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一般治疗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1.抗菌治疗

    尽量选用最大剂量易进入脑脊液的杀菌药,首剂剂量加倍,从静脉推入或快速滴入。对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的疗程至少3周,而革兰阳性菌的脑膜炎的疗程至少2周。

      (1)病原菌明确的脑膜炎:

    可参照药敏试验结合临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GBS用药:首选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或青霉素;

      耐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的革兰阴性杆菌用药:可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头孢三嗪);

      葡萄球菌用药:可选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或万古霉素;

      厌氧菌用药:可选甲硝唑和青霉素;

      铜绿假单胞菌用药:首选头孢他啶,次选头孢哌酮(先锋必)。

      (2)病原菌尚未明确的脑膜炎:

    现在多采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加第三代头孢菌素,特别是后者具有广谱、高效、半衰期长、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效果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用药物,但其可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有增加核黄疸的危险,在新生儿黄疸时少用。

      用药:如头孢噻肟200mg/(kg·d)或头孢曲松(头孢三嗪)100mg/(kg·d)等。

      (3)脑室膜炎:

    于侧脑室注入抗生素。较多的国内外报道显示,脑室内给药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用药:每次可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5mg,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10~50mg。

      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研究表明,当应用抗生素治疗化脑时,细菌大量溶解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炎性介质,而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可抑制上述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减少细菌性脑膜炎的后遗症和病死率,因此应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用药:一般选用地塞米松,每次0.1~0.2mg/kg,首剂最好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前15~20min应用,以后每6~8小时1次,维持2~4天。

      3血丙种球蛋白的应用

    有资料表明,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有一定疗效,推荐的剂量为500mg/(kg·d),共3~5天。可能的作用机制如下:

      ①提高血清和呼吸道IgG水平。

      ②对细菌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状态有调节作用。

      ③加强吞噬功能和Fc介导的黏附作用。

      ④激活补体系统。

      ⑤通过调理及抗原物异性抗体,增强患儿对细菌的免疫反应。

      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的不良反应有皮肤潮红、恶心、呕吐、头痛、呼吸短促等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输液早期,而且与静注速度有关。

      4.降颅压 用药:

    呋塞米每次1mg/kg静推,20%甘露醇每次0.5~1g/kg快速静脉滴注。颅内压明显增高时,两者可交替应用,但不主张多用,因多次使用易使脑脊液黏稠,增加炎症后的粘连。

      5.硬脑膜下积液

    明确硬脑膜下积液时,应进行硬脑膜下穿刺放液,每次不超过15ml,穿刺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二、预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近年来无明显下降,一般资料显示可达12%~30%,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可达50%~60%。

      后遗症常见的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痉挛性瘫痪、癫痫等、耳聋、视力障碍等。在存活病例中缺氧缺血越严重,脑病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者,越容易发生后遗症且后遗症越重。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治疗是成功的关键。如能及时诊断,尽早得到正确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同样可以彻底治愈,对减少后遗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防

    一、预防

    1.做好产前保健

    每个孕妇均应做好产前保健,避免感冒等发热性疾病。

      2.防止围生期感染

      (1)生产过程中严格消毒:实行新法接生,严格消毒接生人员的双手及接生用具等。

      (2)注意皮肤、黏膜护理:产后应注意新生儿皮肤护理,防止脐部被水或尿液浸湿,浸湿后要及时消毒处理。护理好新生儿的皮肤、黏膜,防止损伤和感染。小儿啼哭不要让泪水流入外耳道,如流入应及时处理。防治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感染,及时治疗鼻窦炎、中耳炎和新生儿脐部感染等。

      (3)减少感染机会:注意小儿与有感染的人员隔离,减少感染机会。

      (4)母乳喂养:进行合理喂养,以增强新生儿抵抗力。

      3.主张对明确诊断败血症的患儿应常规性作脑脊液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化脑。

    积极治疗败血症也是预防措施。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一般护理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护理

    护理保健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不能进食时静脉补液,早期严格控制输液量(一般可用70%的维持量),因病初常因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液体潴留而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且常伴有脑水肿。

      (2)输新鲜血或血浆:每次10ml/kg,根据病情可少量多次应用。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饮食原则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饮食保健

    1.做好产前保健:

    每个孕妇均应做好产前保健,避免感冒等发热性疾病。

      2.防止围生期感染:

      (1)生产过程中严格消毒:实行新法接生,严格消毒接生人员的双手及接生用具等。

      (2)注意皮肤,黏膜护理:产后应注意新生儿皮肤护理,防止脐部被水或尿液浸湿,浸湿后要及时消毒处理,护理好新生儿的皮肤,黏膜,防止损伤和感染,小儿啼哭不要让泪水流入外耳道,如流入应及时处理。

      (3)母乳喂养:进行合理喂养,以增强新生儿抵抗力。

      (4)减少感染机会:注意小儿与有感染的人员隔离,减少感染机会。

      3.积极防治新生儿败血症:

    一旦发现有感染灶应迅速治疗,使用抗生素并处理局部感染部位,积极防治新生儿败血症,防止细菌侵入脑膜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脑,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of newborn)以下简称化脑,是新生儿期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化脑是常见的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本病常为败血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败血症。但有的患儿无败血症症状,而仅有暂时的菌血症。其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尤其早产儿),主要表现烦躁不安、哭闹尖叫、易激惹、严重者昏迷抽搐。有时表现反应低下、嗜睡、拒奶等症状。故疑有化脓性脑膜炎时应及早检查脑脊液,早期诊断,及时彻底治疗,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