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主要见于ALL、AML的M4 M5型,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1.年龄<2岁或>10岁。
2.血细胞增高或高细胞白血病。
3.乳酸脱氢酶增高者。
二、发病机制:
1.白血病细胞通过直接散播和血源转移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大部分化疗药物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导致脑脊液中达不到有效的药物浓度,侵入的白血病细胞缓慢增殖,最终导致CNS-L。
2.CNS-L病理所见,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白血病细胞灶性或弥散性浸润,可伴有出血、血肿及硬膜外肿块形成横断性脊髓炎等。浸润的范围依次为蛛网膜及脑实质。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一般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西医治疗
一、治疗:
1.原则上,一旦确诊CNS-L即应立即治疗,其治疗方案类似于CNS-L预防治疗,但其治疗频度和预防治疗不同。对未用CNS-L预防放疗的病人可按与CNS-L预防治疗相同的方式和剂量做全颅 脊髓放疗。对CNS-L病人也可采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治疗,然后维持治疗或全颅照射的方法进行治疗。一般以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 )8~12mg/(m2·次),每周2次,直至脑脊液细胞学及生化指标达到正常。然后每4~6周鞘内注射1次,直到全身化疗结束或者立即予以全颅照射24~30Gy,分14~18次,在3周内完成,脊髓照射12~18Gy,分6~12次完成。
二、预后:
1.CNS-L是白血病复发及耐药难治的主要根源。如发生CNS-L其预后较差。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
1.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精神紧张,让病人安静卧床休息,避免探视。
2.病房要清洁消毒,禁止吸烟,饮食要清淡、洁净,保持大便通畅。
3.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及神志变化,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一般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皮肤、甲床的变化,了解贫血有无改善。观察尿色的变化及有无出血情况,做好预防出血的各项护理措施。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1.硫酸亚铁此药和维生素C合用可促进铁的吸收,有胃肠道反应,饭后服用。服用铁剂的过程中要禁喝浓茶,以免影响铁吸收。
2.羟基脲经常查血常规,观察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强的松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和黑便。皮质醇增多症:如满月脸、水牛背。减量后有肾上腺皮质减退表现:如食欲减退、疲劳、头昏、皮肤色素沉着等。
三、加强基础护理:
1.体温若超过39摄氏度,应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冷敷,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注意测量体温。禁擦浴。
2.保持皮肤清洁,勤更换内衣,勤擦澡。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3.保持口腔清洁,每晚及饭前、饭后用0.9%氯化钠溶液漱口。
4.嘱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挖耳朵,不抠鼻子,不揉眼睛。
5.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四、心理护理:
1.患者因贫血较重,加之经济困难,心理负担较重,通过细心观察病人的心理需求,护士耐心开导、鼓励病人克服消极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过护理操作细心、认真,加之生活上的热情关怀,尽量减少其痛苦,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战胜疾病。
2.总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护理可以辅助治疗疾病,让患者朋友们更早的拥有健康,所以人们要对此引起重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医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发展与痰、疲密切相关,多同时出现,常相互影响。因此,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须配伍应用化痰散结、活血化癖的药物,比如白血扶正散,方可取效。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饮食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饮食保健
1.多摄入含铁质丰富的食物白血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贫血,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鼓励病人经常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如动豌豆、黑豆、绿色蔬菜、大枣、红糖、黑木耳、芝麻酱、蛋黄等。
2.少食多餐,容易消化白血病患者,尤其在治疗过程中,消化系统往往会出现诸多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此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糕点、巧克力、面包、猕猴桃、鲜蔬汁等。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病人要多摄入碱性食物,以减轻消化道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