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流感杆菌(Hemophilus influenzae)是人类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以往一直被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菌,但实际致病范围极广,除引起呼吸道病变外,尚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结膜炎、女性生殖道感染、蜂窝织炎等。不仅是婴幼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亦是成人感染的病原菌之一。疫苗可预防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最适宜5岁以下小儿。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传染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肺,全身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治愈率99.2%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7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疾病症状:痉挛性咳嗽,咽痛,发烧
    相关检查:CT检查,免疫电泳,直接涂片检查
    并发症:心肌炎,鼻窦炎,中耳炎
    治疗药品:氨苄西林胶囊,阿莫西林颗粒
  •   一、发病原因

      病源菌:根据不同的生化反应可分为6个生物型:Ⅰ、Ⅱ、Ⅲ、Ⅳ、Ⅴ和Ⅵ。致病者多为Ⅰ、Ⅱ、Ⅲ和Ⅳ型。根据荚膜多糖抗原性不同,可将有荚膜菌分为a、b、c、d、e和f 6个血清型。b型致病力最强,其次为e和f。根据细菌外膜蛋白(OMP)又可分为不同的亚型。有荚膜者致病力大于无荚膜者。

      流感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通过孕妇产道感染。新生儿由于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故2个月内发病率低,3个月至3岁儿童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此期易产生感染。

      二、发病机制

      本菌可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菌血症、败血症。内毒素为重要致病因素,内毒素即可使实验动物死亡。有荚膜菌,特别b型可引起原发性感染。无荚膜菌也是病原菌,多引起继发性感染,其致病力主要来自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可继发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支气管炎的患者。感染后可产生抗荚膜特异性抗体而获得保护性免疫力。而特异的荚膜多糖可中和机体在感染过程中形成的抗体,抵抗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还可能抑制呼吸道黏膜纤毛的活动。

  •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一般治疗

      一、治疗

      1.一般及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例如肺炎患者的祛痰镇咳,脑膜炎患者的脱水降颅压及防治脑水肿等。

      2.药物治疗 本菌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敏感,对b型荚膜流感杆菌的急性感染,尤其是脑膜炎、会厌炎,过去均以氨苄青霉素为首选,有的国家报告耐氨苄青霉素的菌株逐年增加,故有人以氯霉素为首选。近年来耐药菌株明显增多而改用敏感性尚高的氯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第三代头孢菌素、红霉素(包括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剂量和疗程依据病情轻重而定,轻症者可口服用药,重症者则应静脉给药。对脑膜炎患者则应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如氯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由于细菌的耐药情况不断地变化着,故应依据当地的药敏情况选用药物,待患者的细菌药敏结果出来后予以调整。

      二、预后

      由于本菌多感染婴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故严重感染者均有一定的病死率,如肺炎和脑膜炎的病死率在10%~30%。预后的好坏和患者原来的健康状况有关。

  •   一、预防

      抗生素不能降低b型流感杆菌的带菌率,对病人密切接触者可采取化学药物预防,口服利福平可清除带菌。传染源的管理方面,应彻底治愈患者,使其病原菌确切阴转,但对广大鼻咽部带菌者则难以管理。切断呼吸道传播途径亦缺少效果肯定的有效办法。故本病的预防主要措施为实施主动免疫的疫苗接种。

      我国经过卫生部的检定和批准,近几年也引进了进口疫苗,商品名为"安尔宝"。不过该疫苗属于自费,家长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愿给孩子接种。如果孩子本来就体质比较弱,容易患呼吸道疾病,需要考虑下。如果孩子身体一向很好,体质也不错,也可以不打。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决定。而且疫苗也有可能造成一定副作用。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些孩子对此则比较敏感。但是相对于所要预防的疾病所导致的危险而言,疫苗是非常安全的,且副作用很小。严重的并发症很少发生。家长不要过分迷信疫苗也不要过分担心而不给孩子打疫苗。最好咨询医生后决定。2~6月龄的婴儿共需接种3针,每针间隔1~2个月,可与百白破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6~12月龄从未接种过该疫苗者可接种两针,间隔1~2个月;1岁以上只需接种1针。接种后对HIB的免疫力可持续至5周岁以后。成人和大一点的儿童对改病毒的抵抗能力较高,一般无需接种此疫苗。18个月以上的儿童在注射流感杆菌荚膜多糖疫苗1年内90%可得到保护作用。提倡用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于婴儿2、4和6个月时分3次注射。最初用单纯b型菌的荚膜聚核糖磷酸盐(PRP)做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后试用了多种结合疫苗,即PRP与白喉类毒素,或破伤风类毒素,或百日咳、脑膜炎奈瑟菌B群的外膜蛋白等组成结合疫苗,明显地提高了免疫效果,保护率提高到80%~90%。Granoff等给新生儿先注射白喉和破伤风疫苗后,再接种PRP与破伤风的结合疫苗,获得的抗体比单用结合疫苗者高2~3倍。

  •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一般护理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仅供参考):

      1.柚子肉5瓣,白菜干60克,北芪15克,猪瘦肉250克,诸药共煲汤服食,每日1剂,分两次服。可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2.百合50克,薏米200克,加水5碗,煎成3碗,分3次服,每日1剂。

      3.核桃仁、冰糖各30克,梨150克,共绞碎,加水煮服。每次1匙,每日3次。

      4.杏仁10克(去皮尖打碎),鸭梨1至2个,冰糖适量。先将鸭梨切块去核,与杏仁同煮,梨熟加入冰糖,代茶饮用。

      5.党参10克,大枣15克(去核),糯米150克,加适量水共煮粥,用白糖调味服用。

      6.杏仁10克,去皮尖,水研滤汁,大米30克,加水共煮粥服用。

      二、适宜食物

      饮食要清淡又营养。严重患者可进食流食半流食。

      三、不适宜食物

      (1)忌辛辣油腻食物:在膳食中不应加入辣椒、胡椒、芥末、川椒等调味品。

      (2)水果要适量也要选择品种:不宜吃甘温的水果,如桃、杏、李子、橘子等,以免助热生痰。即使是一些寒性水果,也非多多益善。如果过量的吃一些寒凉性质的水果,可损伤到脾胃的阳气,有碍运化功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流感杆菌(Hemophilus influenzae)是人类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以往一直被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菌,但实际致病范围极广,除引起呼吸道病变外,尚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结膜炎、女性生殖道感染、蜂窝织炎等。不仅是婴幼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亦是成人感染的病原菌之一。疫苗可预防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最适宜5岁以下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