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80%-90%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脾脏无明显肿大。根据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和病程,ITP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类。儿童80%为急性型(AITP),无性别差异,春冬两季易发病,一旦病源清除,疾病在6-12月痊愈。而成人ITP95%以上为慢性型(CITP),男女之比约1:3,一般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迁延难愈。本病病死率约为1%,多数是因颅内出血死亡。ITP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血液科
    疾病别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急性型10岁以下儿童多发。慢...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 支持治疗
    治 愈 率:80%
    治疗周期:3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皮肤黏膜紫斑,尿胆红素阴性,怕冷
    相关检查:WBC,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
    并发症:贫血
    治疗药品:肾上腺色腙片,氨肽素片,硫唑嘌呤片
  •   一、病因

      1、急性型ITP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故认为是病毒抗原引起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叉反应,损伤血小板,并被吞噬细胞所清除。

      2、 慢性ITP发病前常无前驱感染史,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病历有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其中95%为PalgG,2/3为PalgG和PalgM,少数作用为PalgA和pac。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少数作用与Gbib复合物,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其含量与血小板寿命呈负相关,已经证实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治疗

      一、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 为首选药物。泼尼松,1mg/(kg?d),可减少发病初期和晚期脑出血的危险,有效后逐渐减量。病情危重者可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1g/d,3天后改为常规疗法。

      2.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100~200mg/d,硫唑嘌呤100~200mg/d。

      3.人血丙种球蛋白 0.4g/(kg?d),静脉滴注,连用5天。

      4.输浓缩血小板,也可试用血浆置换术。

      5.脾切除术 适于脾脏肿大明显者。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论治

      一、中医疗法

      中医治疗方法大致为:

      清肝扶脾,滋阴降火,益气养血。

  •   一、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出血为主,可按血证进行辨证治疗。主要病机为热、虚、瘀三种。治疗应以清热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参以补益肝肾等法,以标本兼治。辨证要点:

      首先辩虚实,本症应首先分虚实和火热的有无。

      1、 热盛迫血

      2、 阴虚火旺

      3、 气不摄血

      4、 瘀血阻络

      二、预后

      西医治疗首先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未获完全缓解,可考虑切脾,如切脾失败,尚可用皮质激素:如仍无效,可用免疫制剂。对于出血严重可酌情静脉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悬液或血浆置换。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临床统计约有80%的病例没有经过治疗,在半年内可自愈,一般病程为4-6周。患者痊愈后很少复发。本病的病死率约为1%,多是因颅内出血而亡。但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未见有自然缓解者。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护理

      一、护理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麻疹、水痘、风疹及肝炎等疾病,否则易于诱发或加重病情。

      3.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患儿活动,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4.避免外伤跌仆碰撞,以免引起出血。

      5.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各种创伤与颅内出血。

      6.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呕血、便血者应进半流饮食,忌硬食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患儿平素可多吃带衣花生仁、红枣等食物。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饮食原则

      1、食疗法:

      1)藕枣胶:大枣4份、藕节1份、冰糖适量,加水煮至黏胶状,每天服适量大枣,可补血止血。

      2)茅根饮:白茅根15克、花生衣30克、白糖适量,煎汤代茶,功能凉血止血。

      2、饮食疗法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虚失摄,瘀血内阻所为,当以清热凉血,滋阴清热,健脾益气,化瘀止血为治。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80%-90%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脾脏无明显肿大。根据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和病程,ITP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类。儿童80%为急性型(AITP),无性别差异,春冬两季易发病,一旦病源清除,疾病在6-12月痊愈。而成人ITP95%以上为慢性型(CITP),男女之比约1:3,一般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迁延难愈。本病病死率约为1%,多数是因颅内出血死亡。ITP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