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心室间隔缺损

    心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大多数是单一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左右;也可为复合心脏畸形的一个组成部分,如见于法乐四联症、完全性房室通道等。本节所述限于单纯性室间隔缺损。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外科
    疾病别称:室间隔缺损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脏
    多发人群:先天性心脏病者多见于婴幼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10-3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疾病症状:紫绀,右心衰竭,室间隔缺损
    相关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
    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治疗药品:盐酸普萘洛尔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 心室间隔缺损疾病 

      在胚胎的第5~7周,分别自心室尖部由下而上、心球嵴处自上而下形成肌性间隔,并由来自房室瓣处心内膜垫的膜部间隔与前二者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心室间隔,将左右心室腔完全隔开,如果在此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即会造成相应部位的心室间隔缺损。一般系单个缺损,偶见多发者。

      按照缺损所处的部位,一般将其分为下列四种类型。①室上嵴上缺损:缺损邻近肺动脉瓣环或主动脉瓣环。面积较大的主动脉瓣环下缺损,由于右冠瓣缺乏足够的支持,舒张期时该瓣可向缺损处脱垂,产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②室上嵴下缺损:高位膜部室间隔缺损,又称膜周部缺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如缺损较大,可因位于其上方的无冠瓣失去支持而脱垂,产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③隔瓣后缺损:又称房室管型缺损,为低位膜部缺损,其特点是缺损面积一般较大,其右后缘为三尖瓣隔瓣其部及瓣环,房室传导束即沿缺损左右、后、下缘通过,修补手术时应防止误诊。极少数病例缺损位于隔瓣的心房侧(解剖学上,三尖瓣隔瓣位置较二尖瓣隔瓣略低),形成左心室与右心房之间相沟通。④肌部间隔缺损:缺损位于右室流入道或近心尖部的肌性室间隔处,常是多发的。是较少见的一种类型。

      心室间隔缺损口径的大小,可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缺损的边缘组织可为纤维性、肌性或兼而有之。肌性间隔缺损的口径随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有所改变,心室收缩期时口径相应变小。

  • 心室间隔缺损预防  

      本病为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心室间隔缺损患者缺损不大者预后良好,其自然寿命甚至可达70岁以上;小的甚至有可能在10岁以前自行关闭,缺损大者1~2岁时即可发生心力衰竭,有肺动脉高压者预后差。

室间隔缺损
心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大多数是单一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左右;也可为复合心脏畸形的一个组成部分,如见于法乐四联症、完全性房室通道等。本节所述限于单纯性室间隔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