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按病因甲减可分为:
1.原发性甲减 系甲状腺自身病变引起的甲减。
2.继发性甲减 包括垂体病变使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甲减和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使垂体产生TSH减少而引起的甲减。 3.周围性甲减(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系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无反应引起的甲减。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不敏感,机体的基础代谢率低下,组织器官的代谢需要及血液供应减少,心脏能量供应及耗氧量均减少,因此,心搏量减少,心率减慢,心排血量降低。由于产热减少,为了维持恒定体温,皮肤血管收缩,皮肤及附属物营养障碍。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组织中嗜水性黏多糖和黏蛋白堆积,造成浆膜腔积液,如胸膜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及全身黏液性水肿。由于心肌及其间质发生黏液性水肿,心肌许多酶活性受到抑制,心肌对儿茶酚胺敏感性降低,心肌内儿茶酚胺受体减少,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假性肥大、心脏扩大。甲减时血胆固醇分解代谢速度减慢,致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长期高脂血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冠状动脉,有发生心绞痛的病理基础。
2.病理
心脏的病理改变无特异性。肉眼见心脏呈球形扩大,心脏表面苍白,松软无力。光镜下观察到肌原纤维肿胀,条纹消失和间质纤维化,心肌细胞核大小不等、变形及空泡变性,心肌细胞间有黏蛋白和黏多糖沉积。电镜下可见肌膜、核膜呈锯齿状,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减少,肌浆网及横管扩张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一般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西医治疗
甲减性心肌病的基本治疗是甲状腺激素的替代疗法。可选用的制剂为甲状腺粉(片)、碘塞罗宁(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左甲状腺激素钠。其中以甲状腺粉(片)最为常用,15~30mg/d,以后每2周增加15~30mg/d,直至达到替代剂量。替代剂量随疾病的程度和病程而不同,一般为120mg/d。替代治疗的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对并发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尤应注意,因为剂量骤然增大,可使代谢率迅速增加,从而激发或加重心绞痛,甚至引起心肌梗死。
2.预后 多数甲减病人经有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心脏病变可望在短期内趋于正常。未经及时治疗者,病变逐年加重,部分甚至并发甲减性昏迷而危及生命。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预防
纠正缺碘 由于地方性克汀病的基本病因是缺碘,所以纠正缺碘可以预防本病。在地方性克汀病流行的地区,母孕期可加服碘剂,多吃含碘食物,并适当加服碘油。婴儿出生后,可采用碘盐、碘油和其他碘剂综合预防。
2.甲减是131I治疗和甲状腺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治疗后1年早期甲减的发生率为5%~10%,以后每年以2.8%~5.0%的发生率累计增加。所以,做过131I治疗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要经常监视甲状腺功能,早期发现甲减,早期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一般护理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护理
饮食应保证低盐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量,注意钠、钾平衡,有利于防止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2.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等。采用低热量饮食,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膳食应平衡,补充适量蛋白质,保证心肌营养供给。
3.注意多休息,避免熬夜,避免劳累。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饮食原则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饮食保健
甲状腺功能衰退性心肌病的食疗方
1、 给予低脂、高蛋白等易消化的食物;
2、 补充适量纤维素;
3、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4、 进食宜清淡消化低脂肪高蛋白之品。
5、 少食多餐,每餐不宜过饱,晚餐应尽量少吃。
6、 多喝水;
7、 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之品。
8、 多食用纤维之品。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