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纵隔气肿

    纵隔气肿(mediastinal emphysema)即气体在纵隔的结缔组织间隙内聚积。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心胸外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纵膈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7-14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胸闷,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
    相关检查:胸透,胸部CT
    并发症:
    治疗药品:复方丹参滴丸,珠贝定喘丸,氨溴特罗口服溶液
  •   (一)发病原因

      肺泡壁破裂、纵隔内气道破裂、食管破裂、腹腔气体进入纵隔、颈部气体进入纵隔,尚有部分纵隔气肿患者临床不能确定其气体来源部位及病因。

      (二)发病机制

      根据纵隔内气体的来源部位可将纵隔气肿的发病机制归纳为以下几类:

      1.肺泡壁破裂所致的纵隔气肿 肺泡壁因肺泡内压急剧上升或因其他疾病而发生损伤破裂即可导致气体由肺泡内进入肺间质,形成间质性肺气肿;气体再沿肺血管周围鞘膜进入纵隔。常因同时有脏层胸膜损伤而合并自发性气胸,但亦可见仅有纵隔气肿者。常见原因如用力剧咳或吸气后用力屏气致肺泡内压剧增,哮喘急性发作时气流严重受限致肺泡内压剧增(尤其常见于儿童),机械通气使用不当致气道压过高,张力性气胸时过高的胸腔内压亦可使邻近肺组织肺泡内压剧增致肺泡破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等疾病致肺泡壁破坏,闭合性胸部外伤因外部剪切力致肺泡壁损伤等。

      2.纵隔内气道破裂所致的纵隔气肿 最常见于胸外伤患者,亦有少数气管肿瘤并发纵隔气肿的报道;纤支镜检查可因操作过程中患者剧咳或用于憋气导致肺泡壁破裂而发生纵隔气肿,亦可因活检时损伤气道壁而使气体由气道破口进入纵隔。

      3.食管破裂所致的纵隔气肿 包括剧烈呕吐致食管破裂,食管外伤,内镜检查损伤食管,食管痉挛阻塞而致近端破裂,异物损伤食管,食管癌肿瘤组织坏死,食管手术后瘘等。

      4.颈部气体进入纵隔 如气管切开术后、甲状腺手术后、扁桃体切除术后等,空气自颈部创口进入皮下组织聚积,沿颈深筋膜间隙即可进入纵隔内。

      5.腹腔气体进入纵隔 胃肠穿孔、人工气腹术等,腹腔内气体可沿膈肌主动脉裂孔和食管裂孔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进入纵隔。

  • 纵隔气肿一般治疗

      (一)治疗

      纵隔气肿的治疗关键在于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原发疾病,如控制哮喘发作以缓解气流受限,对外伤所致气道损伤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对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的纵隔气肿应立即拆除皮肤和皮下组织缝线,使气体可外溢。对合并气胸的纵隔气肿患者应尽早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许多患者随着胸腔内压力下降,纵隔气肿的程度亦可明显减轻。

      对纵隔气肿本身应根据积气量多少和临床症状轻重决定治疗方案。对积气量少,症状不明显者不需特殊治疗,气体在1~2周内常可自行吸收。对积气量大,压力高,致使纵隔器官受压出现呼吸循环障碍者,可经胸骨上切口行排气减压术。伴有大量皮下气肿者可行多部位针刺排气或小切口排气。酌情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或控制感染。

      (二)预后

      纵隔内大量积气或合并有张力性气胸者,临床表现危重,严重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发绀明显,若不及时抢救可很快危及生命。

  • 纵隔气肿一般护理

      积极治疗原发病。

  • 纵隔气肿饮食原则

      纵隔气肿食疗方:

      (1)桃仁红花羹:桃仁15克,红花10克,藕粉100克.煎桃仁,红花药液200毫升,再人藕粉搅拌即成.适用于胸阳不振者. (2)鲜橙汁:鲜橙去皮榨汁半碗,冲入米酒,每次2~3匙饮用,每日2次.适用于肝郁气滞者.

      (3)苡米粥:生苡米与白米以1:3比例,先将苡米煮烂,后加入白米煮粥.适用于痰热壅肺者.

      (4)五汁饮:鲜芦根,雪梨(去皮),荸荠(去皮),鲜藕各500克,鲜麦冬100克,榨汁混合,冷服或温服每日2次.适用于肺阴不足者.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